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烏梁海

烏梁海

读音:Wūliánghǎi

【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喀喇沁、乌噜特(23,63,260)。元时蒙古部落兀良罕,至清改译为乌梁海,故系以部为氏(23)。清时内扎萨克之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23)。②清满洲人亦有此姓(61,260)。【变】 ①一作〔乌亮海〕(260)。②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吴郎罕氏,蒙古镶白旗中有乌朗哈氏(259),喀喇沁棱郡王噶尔臧为乌梁罕氏(72),镶红旗蒙古中书沙吉图之妻为吴兰汉氏,正蓝旗满洲护军和隆武之妻为吴凌汉氏,镶黄旗蒙古马甲雅图之妻为吴郎阿氏,镶蓝旗蒙古护军校扬吉岱之妻为吴郎韩氏,镶蓝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乌朗阿氏,镶白旗蒙古笔贴式楚布登之妻为乌朗喀氏(260),〔吴郎罕〕、〔乌朗哈〕、〔乌梁罕〕、〔吴兰汉〕、〔吴凌汉〕、〔吴郎韩〕、〔乌朗阿〕、〔乌朗喀〕、〔吴郎阿〕等似均为乌梁海之异译。【布】 今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人】 乌亮海布颜图,清满洲镶白旗人,累官绥远城副都统(61)。


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元代部落名,以部为氏。世居喀喇沁及乌噜特地方。《元史·列传》 有苏布特者,即姓乌梁海氏。至清代,内礼萨克之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乃元臣济拉玛之裔。后或改为单姓吴、乌,盖取乌梁海之首音,谐以汉字 “”、“” 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猜你喜欢

  • 读音:Jiū【音】 亦音Liú(60)。【源】 南越王赵婴齐在长安时,娶邯郸摎氏女,见《史记》(12,21,60)。【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摎尚,战国时河内太守(9,12,17)。现行罕见

  • 烏烈

    读音:Wūliè【综】 金人之姓。乌烈肃忠,金时平遥县典史,见《康熙平遥县志》(71)。

  • 公旅

    读音:gōng lǚ【源】 见《姓苑》(7,17,60)。一说,主公之军旅者,以其官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 《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主公之军旅者,以其官为

  • 籍辣

    读音:Jílà【综】 西夏人姓。籍辣思义,西夏党项族,西夏将领(436)。或即天籍辣氏。

  • 車格諾特

    读音:Chēɡénuòt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七十九之妻为车格诺特氏(260)。

  • 读音:Héng/Herng【源】 ①夏时有横革佐禹,见《荀子·成相篇》。横姓当始此(17,60,62)。②横阳(故城在今河南商丘西南),邑名。汉时韩王之子成初封为横阳君,其后为氏,见《风俗通》(1,9

  • 郭齊里

    读音:Guōqílǐ【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德尔吉阿库哩(23,63,180)。【变】 清镶黄旗满洲闲散俄七力之妻为郭吉里氏(260),〔郭吉里〕似即郭齐里之异译。【人】 郭齐里特穆深,清镶红旗人,

  • 读音:zhàn毕战之后,又或主战陈之官,以官为氏。(见《姓氏寻源》)▲<明>战正,高密人。

  • 投壶

    读音:tóu hú晋中行穆子相投壶,因以氏焉。(见《风俗通》)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风俗通》 注云: “晋中行穆子相投壶。因以为氏。”《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

  • 公師

    读音:Gōngsh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桓叔成师之后,见《世本》(17,60)。【变】 晋时公师藩,为成都王颖部将,为避景帝司马师讳改姓公帅氏(17,62)。【人】 公师偶,春秋时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