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wǔ【布】 见《姓苑》(21,24)。春秋时楚公子午之后有午氏(60,62)。 【源】浙江萧山(209)、河北卢龙(289)、江西丰城(357)、萍乡(371)、台湾台北(64,68,261)、
读音:běi mén北门氏,《左传》有北门驷;《尸子》有北门子;《庄子》有北门成。(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以所居为氏。黄帝臣有北门成,汤佐有北门侧。(见《姓氏考略》)
读音:Ānjiā【源】 ①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普塞屯村(23,63,180,260)。②锡伯族姓(201)。亦作〔安加〕(100)。【变】 后改为安氏(180,201,433)。【人】 清正
读音:Niú/Niou,Nyou【综】 源出不详。江苏高淳有此姓(305)。
读音:qí jīn【源】 北魏时蠕蠕别部有奇斤氏(12,27,60)。【变】①归中原后改姓奇氏(7,17,27,60)。②一作〔奇片〕(7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Nà’nán历史上藏族姓氏。松赞干布时有纳南氏族与王族姻亲,或以 (氏) 族为姓。一作“纳囊”。见 《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Luán【综】 源出不详。或为栾之讹字。台湾南投、花连、台东等地均有此姓(68,261)。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昌黎、黄骅,山东之昌乐、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
读音:Céng【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陕西城固(383)、浙江余姚(389)、河北肥乡、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临汾,浙江之余姚、椒江等
读音:Shuò/Shunh Shw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Bàidá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苏尼特(23,63,260)。【变】 亦作〔白达尔〕(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苏尼特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