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
【源】北魏时改俟畿氏为畿氏,系夷狄大姓(6,9,11,12,17)。姚薇元认为,畿氏必几氏之误。且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改姓,原为汉化,所改必假汉姓无疑,中国有几氏而无畿氏(70)。 【望】代郡(17,418)。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名。《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后魏《官氏志》 云: “俟畿氏改为畿氏。”
【源】北魏时改俟畿氏为畿氏,系夷狄大姓(6,9,11,12,17)。姚薇元认为,畿氏必几氏之误。且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改姓,原为汉化,所改必假汉姓无疑,中国有几氏而无畿氏(70)。 【望】代郡(17,418)。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名。《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后魏《官氏志》 云: “俟畿氏改为畿氏。”
读音:Shǎn《姓氏词典》引 《希姓录》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Tūlǔbā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 中有秃鲁八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鲁八歹〕(24)。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收载
读音:Lái【源】 ①殷商之裔封于莱(故城在今山东黄县东南之莱子城),子孙以国为氏(6,12,17,60)。商时莱侯与齐太公争营丘(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莱子浮柔奔棠(故城在今山东即墨南80里之甘
读音:miǎn【音】 亦音问(Wèn)(6,10,12,63)。【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公孙免馀之后,以名为氏(6,7,12,17,26)。【望】 上郡(17,418)。【人】 免乙,汉时上郡太
读音:mò zhé【源】西羌人姓。世居渭州襄武县(6,27,60,70,242)。 【人】莫折太提,北魏秦州人,肃宗时据城反,自称秦王,传六世(6,27,60,70,242)。莫折捍,隋时贝州刺史,太
读音:Zōng/Tzong,Dzung【源】 见《中华姓府》(63)。
读音:zhāng shāng【源】 夏禹之臣有章商氏,见《岳渎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岳渎经》 注云: “禹臣有章商氏。”
读音:Róngyú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解》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xǐ【源】 ①夏时有施国,喜姓(11,60,62)。②燕后有喜氏,见《路史》(60,62)。战国时燕王喜之后有喜氏(8,17)。【望】 太原(17)。【布】 江西广丰(328)、兴国(353)、
读音:Shīlípódá《姓氏词典》 引 《宋史》收载,“南朝宋有师黎婆达·施阿罗跋摩。”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