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又,《李慈铭孟学斋日记》:六月二十六日,入署销假,见倭中丞,皂侍郎(63)。浙江余姚有此姓(389)。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浙江之余姚、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明史》 亦收,未详其源。
“明代有皂旗张”,此从 《姓氏词典》,疑此非真实姓名,似为绰号: 本姓张,因常执 (制) 皂旗(按: 即黑旗),故人号皂旗张,犹后世之 “葡萄常”、“风筝哈”、“馄饨侯” 等,姑收录以备考。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又,《李慈铭孟学斋日记》:六月二十六日,入署销假,见倭中丞,皂侍郎(63)。浙江余姚有此姓(389)。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浙江之余姚、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明史》 亦收,未详其源。
“明代有皂旗张”,此从 《姓氏词典》,疑此非真实姓名,似为绰号: 本姓张,因常执 (制) 皂旗(按: 即黑旗),故人号皂旗张,犹后世之 “葡萄常”、“风筝哈”、“馄饨侯” 等,姑收录以备考。
读音:yún【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芸贤(一作芸质),本云姓,后从草改为芸,见《风俗通》(1,6,15,21)。②春秋时䢵国(即郧国,故城在今湖北安陆)为楚所灭,其后有云氏、员氏、云氏、芸
读音:Xián咸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代有贤臣名咸,以卜祝巫事为职业,其后人以祖先名字为姓。二是春秋时,晋献公王妃骊姬发难,欲立奚齐为嗣,奚齐后被废除晋国公族,称为咸氏。咸姓是我国最古老的
读音:Nángōng/Nankung,Namkung,Lamkiong【源】 ①其先有食邑南宫(故城在今河北南宫)者,以官为氏(7)。②周文王四友南宫适之后(17,21,62)。一说,周文王时八士,有
读音:Hàlái【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读音:Luǒwǔ【综】 彝族姓,属拉普狄俄抵尼家支,四川石棉、越西、冕宁等地均有此姓(375)。
读音:nài【源】 见《姓苑》(7,9,24,63)。【变】 亦作奈。【布】 北京有此姓。【人】 柰亨,明时香河人,宣德进士,户部侍郎(17,2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通江、陕西之韩城等地有
读音:Kūnqí【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敖纳尔哈拉,汉姓为吴(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鄂嫩“哈拉”。后或改单姓吴,盖取其哈拉“鄂嫩”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吴”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
读音:Guōbùlè《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乾隆时镶蓝旗蒙古都统果勒敏色,姓此氏。”
读音:Yǎdān【源】 清时库页岛上费雅喀人姓(429)。
读音:Píng《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五方元音》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 汉代侯国名。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 (按: 当即春秋时纪国之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