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uáng

【源】 ①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因氏,见《风俗通》(1,12,15,60)。三皇之说不一:一曰天皇、地皇、人皇,二曰伏羲、女娲、神农,三曰伏羲、神农、祝融,四曰燧人、伏羲、神农。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父称皇氏(9,11,12,15,17)。盖古者冠字,而六十称父,别为两氏,于理有稽(7)。 ③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见《姓考》(17,62)。 ④彝族姓(130)。【望】 吴郡(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皇瑗,春秋时宋司徒(7)。皇象,三国时江都人,累官青州刺史(21,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永登,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三皇之后,因氏焉。”“三皇”,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所指不一。或云: 天皇、地皇、人皇; 或云: 伏羲、女娲、神农; 或云: 伏羲、神农、祝融; 或云: 燧人、伏羲、神农。郑樵将其归 “以爵为氏”之列,欠妥。远古之时断无此爵。②《姓氏考略》注云: “出自子姓,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 (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宋戴公充石,字皇父……”,误。) 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 ‘父’ 称‘皇’ 氏。”

春秋时郑有大夫皇颉、皇辰、皇戌; 宋有皇野;齐有皇士; 汉代有皇初平; 南朝梁有皇犬子; 隋代有皇冲; 宋代有皇镇,嘉熙进士; 明代有皇言村,稷山尹。

猜你喜欢

  • 博和哩

    读音:Bóhé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即金时蒲古里氏。凡三派,出黑龙江、珲春、爱瑚等地(23,63,180,260)。【变】①一作〔博和理〕(260)。②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库潭保之妻为博和里氏(260

  • 读音:liáng【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去疾,字子良,其后以字为氏,见《姓考》(3,7,9,12)。②下邳有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南)、幽州有良乡(在今北京房山),必有以地名为氏者(60,62)

  • 车门

    读音:chē mén齐临淄大夫车门遽。(见《世本》)

  • 读音:Yá【音】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山东沂水(332)、新泰(359)、台湾苗栗(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老河口,河北之黄骅

  • 輿

    读音:Yú【源】 ①系自姬姓。周大夫伯舆之后以王父字为氏(6,9,11,12,17)。②武川舆氏,源出鲜卑。初慕容部破后,种族仍繁,北魏天赐末年,颇忌而诛之,时有遣免不敢姓慕容,皆以舆为姓,见《魏书·

  • 季连

    读音:jì lián陆终子季连之后。(见《元和姓纂》)鬼方氏陆终第六子季连,因氏焉。(见《万姓统谱》)

  • 读音:Zhào【源】①系自嬴姓,帝颛顼之裔伯益之后。伯益13代孙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故城在今山西赵城西南),因氏(6,7,9,12,17)。②夏桀臣有赵梁,则造父之前已有赵氏(17)。③匈奴

  • 读音:dāo【源】 ①明时兵部尚书王骥平定麓川(故治在今云南瑞丽),赐土著“怕”、“刀”、“剁”三姓(60,62)。明、清时云南土司多刀姓(72,253)。②佤族邓刀氏,汉姓为刀(161)。③云南金平

  • 虵咥

    读音:Shédié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广韵》收载,其注云:“羌族姓有虵咥氏。”(按:当与“蛇咥”同。)《汉语大字典》音yědié,或作“畊咥”、“野咥”,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yí【源】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60,62)。②相传后羿姓夷,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7)。③系自妘姓。周时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左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