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
【源】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景颇族亦有此姓。【布】 安徽淮南(362)、陕西城固(383)、台湾台中(68,261)、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贵州之普安,云南之景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源】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景颇族亦有此姓。【布】 安徽淮南(362)、陕西城固(383)、台湾台中(68,261)、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贵州之普安,云南之景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Wūlùhún【综】 乌六浑氏出自东夷乌洛侯国。北魏时称乌洛侯,唐时称乌罗浑,亦称乌洛浑。其地域在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居关中之乌六浑氏当系其国人降魏而随北魏南迁者。今关中出土的碑铭上有此姓(78)
读音:Guǒwūlè【综】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额尔德呢之妻为果乌勒氏(260)。又,清镶黄旗满洲打牲壮丁常明之妻为果五儿氏(260),〔果五儿〕似即果乌勒之异译。
读音:Dòu《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较罕见姓(不作“斗”)。春秋时楚国令尹斗伯比、大夫斗宜申等。来源: ①相传黄帝时有臣子鬥苞,负责传授规章制度,为鬥氏之始; ②春秋时楚国君若敖
读音:Zhěshé【源】 破落那、者舌等系汉时西域小国、曾遣使朝贡,是以国为氏,见《北史》(60,62)。一说,汉时西域康居国人,朝贡北魏者有此姓,见《世本》(7,12,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
读音:zǐ qī【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平王之子结,字子期,为大司马,死于白公之难,后世以其字为氏(7,12,15,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Jǐng【综】 源出不祥。见《新编千家姓》(73)、《中日姓氏汇编》(401)。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àzhāng【源】 胡部有大张㔨督,见《晋书》(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觿》亦收,其注称: “ 《晋书
读音:Mùqí【综】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额木赫索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额木赫、索罗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Bǎidé【综】元时人姓。疑系伯德氏之异译。元至元十四年南台御史栢德思孝,见《至正金陵新志》(232,399)。
读音:Tàihét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吉林乌拉(23,63,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作“泰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