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读音:Tǒ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以器具为姓氏。)
读音:yóu yú【源】 春秋时秦国相由余,其先为晋人,后入西戎,其后以其字为氏(7,9,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注“由”云: “亦为由余氏。西戎由余相秦,子孙氏
读音:Cán【综】 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石城有此姓(404)。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uō《姓氏词典》 引 《元史》 收载。“元有撮及班”,未详其源。
读音:Kùyǎlākuòzhuōlǐ《姓氏词典》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乾隆时虎枪营统领岱森保姓此姓。”未详其源。
读音:Xīngyān【综】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乌尔西素之妻为兴燕氏(260)。
读音:pó hé【源】 西域阿罗单国有婆和氏,见《南史》(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南史》注云: “阿罗单国有婆和氏。”《南史》有婆和沙弥。
读音:Dàimǐ【综】 湘西苗族姓(116)。
读音:qǐ【源】 ①系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后灭于楚,其子孙以国为氏(6,9,12,17,60)。②彝族姓。亦作自(128,212)。【望】 齐郡(60)。【变】 东
读音:Ālākètǎ【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哈喇乌苏齐巴汉台(哈一作喀)(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哈喇、乌苏齐、巴汉台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