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
【源】 见《姓苑》(6,60)。史官纂述者之后(60,62)。【布】 唐时义兴(故治在今江苏宜兴)有此姓(6,60)。今台湾高雄、屏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纂严,汉高祖时人(17)。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姓苑》:‘义兴人有此姓。’一云:为史官纂述者之后。”
南朝梁有纂严。
【源】 见《姓苑》(6,60)。史官纂述者之后(60,62)。【布】 唐时义兴(故治在今江苏宜兴)有此姓(6,60)。今台湾高雄、屏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纂严,汉高祖时人(17)。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姓苑》:‘义兴人有此姓。’一云:为史官纂述者之后。”
南朝梁有纂严。
读音:jù wú【源】 汉时有巨毋霸,姓巨名毋霸,王莽因自己字巨君,恶之,以其意为“巨(君)毋得称霸”,故更其姓为巨毋氏,见《汉书·王莽传》(7,21,60)。【变】 亦作〔巨无〕(17,63)、〔巨
读音:Héláchìtì/Gaicit【线】 蒙古族姓。“合剌赤惕”蒙古语原义为烧灶人,见《华夷译语》。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384)。
读音:Ěrmián【源】 ①尔绵为蠕蠕族部落名,其原住地当在涿邪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支)(70),以部为氏。②西魏大统时赐光禄大夫、沃阳县侯段永为尔绵氏(17,44,60,70)。【
读音:mù lán今任城人有此姓。(见《姓苑》)一作沐简氏。
读音:Guānlóng【源】 系自高阳氏,夏桀忠臣关龙逢之后(6,12,60)。一说,有虞氏之裔董父之后(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夏桀时忠臣关龙逢之后。”
读音:dà fū【源】 古为大夫者,以官为氏。《宣和博古图》有大夫始鼎,即大夫氏(60)。【人】 大夫但,汉时人,见《汉书·淮南厉王传》(7,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读音:Piáo【源】 ①见《万姓统谱》(15)。②清时满洲人姓(260)。【布】安徽淮南有此姓(362)。【人】瓢雄,明时太和人,正德中任湖北长阳县典史(15,21)。罕见姓氏。《姓氏词典》引 《太平
读音:Ào【音】又音o,即傲姓(91)。 【源】出自寒浞之子浇之后(60,62)。寒促为夏时诸侯,有穷后羿篡帝相之位,使浞为相,浞杀羿而篡之,后为少康所灭。 【人】浇彧,明成
读音:lù【源】 ①系自隗姓。黄帝封炎帝之裔参卢于潞(故城在今山西潞城东北40里),后因氏(17,60,62)。春秋时潞国,系赤狄别种,隗姓,子孙以国为氏(60,62)。②河南潞氏系北魏时没路真氏所改
读音:Yú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