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uó

【源】 ①颛顼帝之子祝融之后,妘姓,受封于罗(故城在今湖北宜城西10公里罗川城),后徙枝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7,9,11,12,17)。一说,春秋时罗国与楚国同姓,子爵熊姓,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12,17,60)。②汉时巴氐七姓有罗氏(11,17)。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等为罗氏(17,21,44,62,70)。④唐时西域曹国人有罗氏,见《北梦琐言》(242)。⑤唐时天竺人有罗氏,见《通鉴》(242)。⑥宋时板楯蛮(为湖南湘西土家族先民)七姓有罗氏(11)。⑦西夏人姓(95,240)。⑧明时赐元人阿拉克萨姓罗名秉忠(24)。今蒙古族姓(344)。⑨明、清时云南兰州(故治在今云南兰坪县)土知州、土舍均为罗氏,系白族(253),今白族姓(138)。⑩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吉林乌拉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萨各达氏、罗佳氏、鄂穆绰氏等后均有改姓罗者(180,181)。今满族姓(344)。⑪土族罗古尔氏,汉姓为罗(195)。⑫彝族姓(130,149,380)。又,彝族俄母氏,汉姓为罗(333)。⑬瑶族姓(117,118,225)。又,瑶族勒楼氏,汉姓为罗(117)。⑭芒人温糯氏,汉姓为罗(157)。⑮台湾土著(65)、布依(131,133)、拉祜(134,203,226,245)、布朗(156)、佤(161)、京(104)、仫佬(112)、侗(113)、苗(115,117,209)、东乡、回、壮、羌、俄罗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长沙、豫章、齐郡、襄阳、河东(6,14,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6%,为中国人口最多20个大姓之一,主要在南方,尤以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多此姓,6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人口70%。【人】 罗怀,汉时梁相(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大同,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四川之峨边、合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汉、满、鲜、回、壮、傣、侗、苗、瑶、彝、蒙、京、黎、怒、土、白、仫佬、布依、土家、锡伯、拉祜、仡佬、哈尼、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 云: “本自颛顼末胤,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郑樵则注云:“ (罗国),子爵,熊姓; 一曰祝融之后,妘姓。初封宜城,徙枝江,为楚所灭,周末居长沙。” 此之罗国,在今湖北宜城西二十里之罗川城,又徙至今湖南平江县南三十里之罗城,最后徙至今湖南长沙。此虽皆以国为氏,然所出有别,或为妘姓; 或为熊姓。② 《姓氏考略》注引 《魏书·官氏志》 云: “后魏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 ③ 《续通志·氏族略》载: “明赐元人姓名阿拉克萨里曰罗秉忠。” ④唐时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即以 “斛瑟罗” 为姓,后又改称 “”。见 《辞海》。⑤彝族之罗,为“烈显” (用长筏渡江之家) 之分族。⑥锡伯族之“”,为托霍罗氏所改,盖取 “托霍罗”之末音谐以汉姓 “” 而得。⑦土族之罗姓,源於罗古尔阿寅勒,意为出产油菜籽的村庄,居者以地为单姓,或取“罗古尔阿寅勒” 之首音谐以汉姓 “” 而为姓。⑧白族之罗姓,则源於其原始图腾 “腊波”,以命氏族(虎氏族),亦以为姓。后或取“腊波”之首音谐以汉字罗、腊、娄而为单姓。注⑤——⑧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⑨清代满族爱新觉罗氏、罗佳氏、鄂穆绰氏等或改为单姓“”。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东汉有罗衍; 后魏有罗结,代人,太武初为侍中; 五代吴越有罗隐,新城人,诗人; 明代有罗贯中,著《三国演义》: 当代有罗荣桓、罗瑞卿。

猜你喜欢

  • 读音:Yǔ【源】 见《姓苑》(60,62)。春秋时郑穆公之弟语子人之后(15,17,60,62)。【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临汾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姓氏考

  • 烏達

    读音:wūdá《姓氏词典》 据 《后汉书》 收载,其注称: “汉有乌达鞮侯。”未详其源。

  • 介來

    读音:Jièlái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阿里

    读音:ā lǐ【音】 阿里作为彝族姓时,阿音A-。【源】 ①广平阿里氏,源自金时女真人姓(21,24,60)。即阿里班氏(71)。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法》(63)。清时满洲八旗中仍有此姓。清镶蓝旗满洲

  • 读音:/Eh,Oh,Ngok,Gok,O鄂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邑名为姓氏。春秋时,晋袁侯光曾封于鄂邑(今山西乡宁南),其支庶子孙以其原封地鄂邑为姓。二是以祖辈封号为姓氏,

  • 读音:Guī/Guei,Gwei【综】 源出不详。河南巩留有此姓(301)。

  • 读音:cháng尝,姓,齐孟尝君之后。(见《风俗通》)

  • 读音:qī【源】 ①古诸侯防风氏之后(17,21,60)。虞、夏、商时汪芒氏(亦称汪罔),周时长狄,亦称长翟,即春秋时鄋瞒,均为漆姓。春秋时鄋瞒故城在今山东历城北(62)。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大夫食采

  • 读音:Nù【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云南之泸水、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满族、傈僳有此姓。《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

  • 读音:chóng【源】 颛顼后有虫氏,见《路史》(60,62)。虫为虺之古字(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古‘虺’ 字。” 《路史》: “颛顼后有虫氏。” (按: 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