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ún

荀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姓氏为姓。传说荀姓始祖是黄帝的大臣荀始。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专门负责制作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姓,称荀氏。二是改姓而来,源于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子被封于郇(今山西临猗,一说在新绛),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

荀姓发源于山西。在古代,荀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三支。如今荀姓尤以山西、江苏、四川、山东等地为多。

荀姓历史人物有荀况,战国时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况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其著有《荀子》一书,提出了以“”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韩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弟子。荀爽,字慈明,东汉经学家,颍阴(今河南省许昌)人,为颍阴望族。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时称为“荀氏八龙”,荀爽行排第六,才学为诸兄之首。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汉末为避党锢之祸,隐居著书,先后著《礼传》、《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

荀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一位。


【源】 ①黄帝之臣荀始为冠,此乃荀姓之始,见《国语》(60,62)。 ②黄帝之子25人,得姓者14人,荀姓为其一(11,17,21)。③系自姬姓。周文王第17子封于郇(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南),是为郇伯,后去邑加草为荀氏(6,9,17,21,60)。④荀为古侯国(故城在今山西新绛),春秋时灭于晋,子孙遂以国为氏(21,62)。⑤春秋时晋公族隰叔之后荀息食采于荀,以邑为氏(12,21)。【变】 荀氏后又分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60,62)。【望】 河南(60,62,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荀会,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黄骅、阜平、乐亭、辛集,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安徽之贵池、泾县,江西之金溪,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黄帝臣有荀始,为冠,是荀氏之始。”②郑樵注云: “荀,本侯国,姬姓,晋灭之以为邑,荀侯之裔亦以国为氏。”荀,或本作 “”,省文去邑为荀。《姓氏考略》注引《广韵》 亦云: “系出姬姓,文王子郇伯,其后去邑为荀。” ③郑樵又注: “晋之公族也,隰叔之后。僖二十八年荀林父将中军,故曰中行氏,荀邑在绛州正平西十五里。宣十二年,荀林父与楚子战于邲。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荀首食邑於智,号曰智庄子。襄十四年知朔生盈而死,故荀氏同见。又为田氏、程氏、辅氏。” 又,《姓氏考略》 亦称: “后又分为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望出河内。④又,汉代避宣帝 (刘询) 讳,改荀为 “”。⑤回族之荀氏则来自汉姓荀。《中国人的姓名·回族》 有载;古有哈只哈心,原名哈心,两次到麦加朝觐,故称哈只哈心,娶元帅荀公之女为妻,其后从母姓,以荀为姓。

战国时有荀况,著 《荀子》; 汉代有荀彧; 北齐有荀仲举; 明代有荀廷诏。

猜你喜欢

  • 读音:guǒ【源】 果氏源出周时巴子国(故城在今四川巴县)之后(15,21,24,60)。【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果琳,明时武进人,弘治中贡士任训导(15,21,24)。现行较罕见姓氏。

  • 读音:Tóng童姓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上古时期黄帝的后裔,黄帝有个儿子叫颛顼,他的儿子名老童,其后人以祖上名字中的字为氏。童姓发源于山东北部。魏晋南北朝时期,向南迁到今安徽

  • 高麗

    读音:Gāolì【源】 元时蒙古人姓。源出高丽国(24)。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人】 元时宣慰副使博罗特穆尔之妻为高丽氏(24)。元代高丽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国名,

  • 生耳

    读音:Shēngěr【源】 代北姓,见《复姓录》(12,63)。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

  • 條狼

    读音:Tiáolá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未道其详。

  • 兀剌剌扎

    读音:Wùlālāzhā/Ulalja【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南部有此姓(384)。

  • 瑚雅

    读音:Húyǎ【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世居纳迪村、呼讷赫等地(23,63,180,260)。源出金时女真人姓霍域氏。 【变】①一作〔胡雅〕(180)。②清镶白旗满洲马甲车金太之继妻为胡雅尔氏(26

  • 读音:Āo【综】 彝族姓。云南巍山有此姓(130)。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傣族姓氏,住该县之旧城乡。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Qiān【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公族有牵氏(8,17,60)。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族有牵氏(8,17)。③春秋时卫有牵地(故城在今河南浚县北18里),当以地为氏(15,60)。【源】 雁门

  • 格克拉

    读音:Gékèlā【综】清驻防三姓正黄旗中有格克拉氏(259,260)。又,清镶黄旗满洲马甲墨宝之妻为格克勒氏(260),〔格克勒〕似即格克拉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