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豆盧

豆盧

读音:Dòulú

【源】 豆卢氏为北魏时白部鲜卑人姓(44)。拓跋部人称徒河鲜卑为白部(78)。其先本姓慕容氏,为前燕支庶。一说,燕主慕容廆之弟西平王运之孙右卫将军、北愍王慕容精降北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赐以为氏(6,7,11,12,27)。据张澍考证,慕容精未曾降北魏,实为南燕慕容钟封北地王,降后秦,封归义侯。又谓归义为豆卢之意,疑亦未确(26)。一说,慕容精之子胜降北魏,封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为避难所改(17,21,27,242)。【变】 北魏太和中曾改豆卢氏为卢氏,永徽元年又复姓为豆卢氏,见《旧唐书·豆卢钦望传》(70)。【望】 北地(418)。【人】 豆卢宁,昌黎徒河人,北周时柱国、楚国公,同州刺史(27)。豆卢宽,唐时礼部尚书、黄定公(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本姓慕容,燕主廆弟西平王慕容运孙北地王精之后,入后魏。北人谓归义为 ‘豆卢’,道武因赐姓豆卢氏。”

北齐有豆卢宁,徒河人,柱国大将军; 唐代有豆卢宽,左卫大将军; 后唐有豆卢革,行台左丞相。

猜你喜欢

  • 白马

    读音:bái mǎ宋微子乘白马朝周,后有白马氏。(见《风俗通》)白马氏,因地为姓。(见《潜夫论》)

  • 读音:Ch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氏急就篇》亦收,未详其源。

  • 渴俟

    读音:kě sì代北姓,后改为纸氏。(见《魏书·官氏志》)一作渴侯氏。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 《中文大字典》 引 《郑通志·氏族略》亦收,其注云: “渴俟氏改为纸

  • 读音:yú周大夫伯舆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姓考》)莫舆氏改为舆氏。(见《魏书·官氏志》)

  • 坤勒克

    读音:Kūnlèkè【综】 清驻防新巴尔虎正蓝旗中有坤勒克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

  • 颛渠

    读音:zhuān qú匈奴有此姓。(见《汉书·匈奴传》)

  • 王甫

    读音:Wángfǔ《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康熙字典》注云:“系改姓。汉初王父鸾,改王父为王甫。”

  • 读音:Xíng邢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据说周公第四子靖渊被封于邢地(今河北邢台),称邢侯,后建立邢国,后被卫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邢。二是以邑为姓,

  • 读音:Wéi【源】 ①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苗裔以国为氏(6,9,12,17,60)。②汉时疏勒国有韦氏,见《汉书·西域传》(60,62)。③汉时

  • 準尼

    读音:Zhǔnní景颇族姓氏。 汉意为 “”, 以之为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有载,未道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