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
【源】 见《万姓统谱》(15,21)。【布】新疆呼图壁(342)、台湾台北(68,261)、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固安、山西之运城、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豪彦,乾道进士; 明代有豪英,天顺中宜都知县。(按:宜都,《续通志·氏族略·补遗·平声》注作“宣都”,误。)
【源】 见《万姓统谱》(15,21)。【布】新疆呼图壁(342)、台湾台北(68,261)、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固安、山西之运城、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豪彦,乾道进士; 明代有豪英,天顺中宜都知县。(按:宜都,《续通志·氏族略·补遗·平声》注作“宣都”,误。)
读音:Bópō【综】 彝族姓。属比耿麻纽家支(375)。
读音:Rì【源】 ①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见《左传》(60,62)。皆执掌推算岁时节候次序之官(60,91)。卜筮占候时日,通谓之日者,见《史记·日者传》注,日姓当本此(60,62)。 ②台湾土著姓
读音:fǔ【源】 周时有内府、外府之官(《周礼》天官之属,内府掌管皇室仓库,外府掌管国内财货之出纳),世其官者以为氏(60,62)。亦见《姓苑》(21)。【望】 京兆(17,418)。【布】 上海嘉定
读音:Cí【综】 见《中华姓府》(63)。《姓氏词典》 引 《汉书》 收载。其注称: “汉有雌栗靡”,未详其源。
读音:Zǐrú【源】 春秋时郑大夫子如班之后,见《姓考》(17,62)。《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考》 注云: “春秋时郑国大夫子如班之后。”
读音:Yǎo/Yeau,Ya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Yī'nālóu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 《姓氏词典》 亦收,其据《魏书·官氏志》 注云: “即一那蒌氏。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蒌氏。”
读音:Zǐyǔ【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桓公之子名难,字子石,其后有子与氏,见《姓谱》(17,62)。【它】 曾误作子舆氏。《左传》、《类解》引郑氏注云:子石之后为子舆氏,舆为与字之讹(17)。参见子
读音:Niǔniǔ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有武节大夫纽纽·存忠、纽纽·世忠。
读音:Yǒnglǎo【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班洪寨,汉姓为杨(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