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iégān【综】 彝族姓,其先为黑彝。四川雷波有此姓(132)。
读音:lǐ【源】 本为理氏,春秋时改为里氏,后居相城(故城在今鹿邑东15里),又有相里氏(6,12,17,60)。【望】 相城(17,60,418)。【布】 山西汾阳(278)、浙江上虞(279)、江
读音:Shìhuà《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Zhúyōng【源】系自姬姓。吴公子烛庸之后有烛庸氏(8,11,17,60)。【人】烛庸之越,春秋时齐大夫(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吴后有烛庸
读音:Miàn/Miann Myan【源】 突厥三姓有咽、麫、部,见《唐书》(60,65)。
读音:Yīn殷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子姓。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商朝其他贵族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为殷姓。二是以水名为姓氏。因临殷水居住,其居民遂以
读音:Luóɡǔ’ěr【综】 土族姓。土语“罗古尔”义为菜籽。世居青海互助,汉姓为罗(195)。
读音:ruò luó鲜卑姓有若罗氏。(见《晋书》)
读音:Dǎng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西羌姓。党项羌族为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其后人以族号为姓氏。二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代。三是传说为夏后氏夏禹的后代。党姓多源,在先秦时已广泛分布于晋(今山西
读音:Wángyóu【源】 当系王,游二姓合成。祖籍福建诏安。台湾有此姓(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