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蒌
读音:nā lóu
后魏时代北姓,后改为蒌氏。(见《魏书·官氏志》)
后魏时代北姓,后改为蒌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Pào/Paw, Pa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南有此姓(68,261)。
读音:Gān《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按: 芉,即蔽芉,草名,或以草名为氏?)
读音:Qǐyán【源】 合不勒,蒙古孛儿只斤部首领,以乞颜为氏。成吉思汗曾祖,为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436)。【人】 汪古儿,乞颜氏,元太祖时授千户,见《新元史》(399)。
读音:gōng qi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滕大夫食采于公丘,其后以邑为氏(17,60,62)。滕为周时姬姓侯国,为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之封邑,即公丘邑,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5里。历史上罕见复姓。《姓
读音:Húěrhǎlǎ【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纳(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都伯讷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Wúnjì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lì黄帝臣隶首作算术,为隶姓之始。(见《姓氏寻源》)
读音:Pǔxījīn俄罗斯族姓氏。由父名而改。《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Hú/Hwu【源】同瓠,亦姓(86)。
读音:zhōng qiū蔡仲后有钟丘氏。(见《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