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ào

郜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源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东南),称郜侯,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为宋国所灭,郜君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称郜氏。

郜姓发源于山东。春秋时齐、晋两国都有郜城,一在山东长清县境,一在山西浮山县西南,据说是郜人亡国后,其族人所迁之地。汉魏之际,郜姓主要繁衍于今宁夏固原与陕西西安一带。自秦至宋,郜氏于史书鲜见,仅有晋时曾任高昌长的郜珍入载史册。郜姓于宋元之际已广布于北方各地,并在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散布,且在今江苏如皋、江西乐平、湖北荆门等地聚居。明初,山西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郜姓入迁今四川、重庆两地。清朝时期,有山东、河南等地的郜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东北始有郜姓人家居住。

郜姓历史人物有郜知章,元代诗人,不仅长于写诗,还对经学有很深的研究,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郜琏,清代旅游家。好鼓琴,琴技高超。又好游山水,遍游全国,曾三登泰山。著有许多游记,其中以《芭蕉》一书最为著名,传至日本。郜坦,清代学者,师法左丘明,又兼诸家注解,著有《春秋左传集注》。郜煜,清代学者,进士出身,著有《易经理解》。

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六十一位。


【源】 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封于郜(故城在今山东武城东南),谓之郜侯,子孙以国为氏(6,7,9,12,17)。【望】 京兆、安定(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湖北、河南等省多此姓。二省郜姓约占全国汉族郜姓人口68%。【人】 郜延年,春秋时宋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多在北方: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涉县,山东之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河南之卢氏,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周文王之子封於郜,或言第十一子聃季之弟,子爵。今单州成武有上郜城,是其地也。” 郜乃古国名,其地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北郜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后或改为告氏,或改为浩氏。望出安定、京兆。

晋氏有郜玖,高昌长; 唐代有郜成义; 元代有郜知章,诗人; 明代有郜大经、郜光先、郜永春,俱为嘉靖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máo【源】 子姓分封,有北殷氏,见《史记》。《世本》作髦氏(11,17)。故称殷后有髦氏(11,15,21,62)。【变】 一作〔旄〕,古时髦、旄字相通(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

  • 戈勒羅特

    读音:Gēlèluót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丰保之妻为戈勒罗特氏(260)。

  • 昂旺

    读音:ngwà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

  • 董鄂

    读音:Dǒngè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董鄂地方,以地为姓。乃满八旗姓氏之一。董鄂在今桓仁县境。或作栋鄂,后或改单姓董、何。见《满族姓氏录》。

  • 和拔奚

    读音:Hébáxī【源】 北魏时代北姓(9)。《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未详其他。

  • 當納

    读音:Dāngnà【综】 白马人姓。世居四川,甘肃交界地区,当纳,在白马人语中义为黑熊,汉姓为熊(220)。

  • 读音:lǐ【源】 ①皋陶为帝舜之理官(掌刑法之官),子孙以官为氏(6,9,12,17,60)。②明末清初时有李 姓改为理氏者(60,62)。【变】 商时理氏避难改李氏(62)。【望】 河西(17,2

  • 读音:mù【源】 ①古帝栗睦氏(亦称栗陆氏)之后(17,21,60)。②西胡姓(7,11,17。60)。唐时凉州胡睦伽佗为寇(7)。【望】 河西(17,418)。【布】 浙江诸暨(368)、江苏武进(

  • 读音:Tián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长寿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长寿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阿獲

    读音:Āhuò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此姓由马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