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ào

郜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源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东南),称郜侯,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为宋国所灭,郜君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称郜氏。

郜姓发源于山东。春秋时齐、晋两国都有郜城,一在山东长清县境,一在山西浮山县西南,据说是郜人亡国后,其族人所迁之地。汉魏之际,郜姓主要繁衍于今宁夏固原与陕西西安一带。自秦至宋,郜氏于史书鲜见,仅有晋时曾任高昌长的郜珍入载史册。郜姓于宋元之际已广布于北方各地,并在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散布,且在今江苏如皋、江西乐平、湖北荆门等地聚居。明初,山西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郜姓入迁今四川、重庆两地。清朝时期,有山东、河南等地的郜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东北始有郜姓人家居住。

郜姓历史人物有郜知章,元代诗人,不仅长于写诗,还对经学有很深的研究,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郜琏,清代旅游家。好鼓琴,琴技高超。又好游山水,遍游全国,曾三登泰山。著有许多游记,其中以《芭蕉》一书最为著名,传至日本。郜坦,清代学者,师法左丘明,又兼诸家注解,著有《春秋左传集注》。郜煜,清代学者,进士出身,著有《易经理解》。

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六十一位。


【源】 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封于郜(故城在今山东武城东南),谓之郜侯,子孙以国为氏(6,7,9,12,17)。【望】 京兆、安定(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湖北、河南等省多此姓。二省郜姓约占全国汉族郜姓人口68%。【人】 郜延年,春秋时宋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多在北方: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涉县,山东之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河南之卢氏,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周文王之子封於郜,或言第十一子聃季之弟,子爵。今单州成武有上郜城,是其地也。” 郜乃古国名,其地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北郜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后或改为告氏,或改为浩氏。望出安定、京兆。

晋氏有郜玖,高昌长; 唐代有郜成义; 元代有郜知章,诗人; 明代有郜大经、郜光先、郜永春,俱为嘉靖进士。

猜你喜欢

  • 烏察喇

    读音:Wūchá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安褚拉、乌拉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吴察喇〕(260)。②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德门泰之妻为乌察拉氏(260),〔乌察拉〕似即

  • 读音:Wāi【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上虞有此姓(279)。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记载; 《姓氏词典》引 《明史》亦收,未

  • 蘭恰克

    读音:Lánqiàkè【综】 裕固族姓。东八个家、罗儿家、曼台等部落均有此姓,世居甘肃肃南,亦作〔兰贾克〕,清末民初始改汉姓为兰(198)。裕固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有载。本户族名,以为

  • 读音:zhì【源】 系自子姓。殷汤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稚姓,见《史记·殷本纪赞》(9,11,12,15,17)。【望】 河南(17,418)。【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

  • 勝墳

    读音:Shèngfé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胜奔”云:“高阳氏妃胜奔氏。 一作胜��,又作胜坟氏。”

  • 呼付

    读音:Hūfù《中国姓氏大全》据《中国姓氏集》收载。其注云:“历史上的罕见复姓。后改姓‘呼’。”未详其他。

  • 柯察金娜—亞歷—山大羅夫斯卡婭

    读音:Kēchájīnnà-Yàlìshāndàluófūsīkǎyǎ俄罗斯族复姓。张联芳主编 《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有载,未详其他。

  • 戛相

    读音:Jiáxiāng【源】 黔东南苗族姓(402)。

  • 读音:Jú【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布】 天津塘沽(62)、山东新泰(359)、台湾高雄、台北(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左云、

  • 光嫩

    读音:Guāngnèn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此姓系西盟县公安局提供。原有“别姓收养的孩子”之意; 或从汉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