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音】 今亦音Bù。【源】 见《姓苑》(9,12,17)。南匈奴姓(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部抑鞮,南匈奴右贤王(60,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乐亭、辛集、围场,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上声”部。《姓氏考略》注云: “南匈奴姓。《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右贤王部抑鞮。又《章丘县志》有部姓。”章丘县在山东省。
宋代有部的。
【音】 今亦音Bù。【源】 见《姓苑》(9,12,17)。南匈奴姓(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部抑鞮,南匈奴右贤王(60,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乐亭、辛集、围场,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上声”部。《姓氏考略》注云: “南匈奴姓。《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右贤王部抑鞮。又《章丘县志》有部姓。”章丘县在山东省。
宋代有部的。
读音:hú duō gě【源】 唐时回纥内九族第二姓为胡咄葛氏,见《唐书》(17,60,62)。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注云:“回纥九姓,二曰胡咄葛。”回纥九姓为: 胡咄
读音:shì【源】 系自姬氏。周召公名奭,其后以王父名为氏(6,8,60)。亦见《姓苑》(21)。【变】至汉元帝时为避帝讳改为盛氏(7,9,12,19,60)。【望】汝南(17,418)。【布】台湾台
读音:shū尚书,宫名,以宫为氏。(见《姓解》)书永琇,郁林人,天顺间瓯宁县主簿。(见《万姓统谱》)
读音:Xúlú历史上匈奴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汉景帝时匈奴有徐卢庸。“徐卢”为“夷狄大姓”。一作 “徐庐”。
读音:Nènmùjiē【综】 景颇族姓。世居云南梁河邦角乡,汉姓为张(168)。
读音:Jípéng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Chénfēng【源】 帝喾父侨极,娶陈丰氏日褒,生喾,喾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尧,见《路史》(17,60,62)。【变】 亦作〔陈酆〕(17),〔陈锋〕(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
读音:Mázhǐ【源】 彝族姓。属什勒补勾家支(375)。
读音:Tiǎn《姓氏词典》引《新元史》 收载,“元有腆哈。”未详其源。
读音:Mǔ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解》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