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ū

都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阏,字子都。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二是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姓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人称为公都氏,后代子孙有单姓都的,成为都姓一支。

都姓发源于河南,春秋时郑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子都的后代繁衍于此地。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都姓因战乱而向四周迁徙。到了明清时期,都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如今,都姓分布较广,尤以安徽、辽宁等省为多。

都姓历史人物有都尉朝,汉代经学家,从孔安国受《古文尚书》,转授庸潭。都随,宋朝人,出使辽国,辽人服其节操,每至必问起居。都颉,字光远,宋朝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司农少卿。早年家贫而好学,后闲居而作《七谈》,描写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都胜,明朝宁津人。他为官五十年,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都胜一生清正廉洁,生活俭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百姓的敬爱。

都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九位。


【源】①春秋时郑公孙阏,字子都,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通鉴胡注》(17,60,62)。②舜时古国玄都氏之后有都氏,见《路史》(17,62)。③西夏人姓(240)。④清满洲八旗姓都佳氏后改为都氏(180)。⑤彝族姓阿都,汉姓为都(129)。 【望】吴兴(17,418),黎阳(21)。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尤以安徽、辽宁等省多此姓,二省都姓约占全国汉族都姓人口61%。 【人】都贵,秦时人(21)。都稽,汉时临淄侯,见《汉书》(17)。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洪湖、安徽之贵池、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朝鲜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通鉴·胡注》 云: “郑公子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词典》 据 《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田姓,系战国时齐公族大夫公都子的后代。” ③为清代满族姓都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

汉代有都稽,临淄人; 宋代有都隋,宗正少卿;明代有都穆,礼部郎中。

猜你喜欢

  • 表紇

    读音:Biǎohé《姓氏词典》引 《姓氏急就篇》收载,其注云: “高车姓。高车为中国古民族铁勒别称。”

  • 读音:yù【音】又音州(Zhōu)(80)。 【源】系自芈姓。周文王时有鬻熊者,省文作粥(62,80)。 【人】粥拳,亦作粥权,楚人,见《汉书·古今人表》(62)。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

  • 蒙古八剌忽䚟

    读音:Měnggǔbālàhūdǎi《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云: “蒙古族姓氏。元太祖时有唵木海,姓此氏。”

  • 洪達哩

    读音:Hóngdá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嘉拉库(23,63,260)。【变】 一作〔洪达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嘉拉库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刘庆华《

  • 经孙

    读音:jīng sūn见《姓苑》。光武族父泗水王歙,字经孙,或其后以字为氏。(见《姓氏考略》)

  • 蒲且

    读音:Púqiě【综】《列子》有蒲且子,善弋射(11,17,62)。《汉书·艺文志》有蒲且子《弋法》四篇(11,17)。亦作〔蒲苴〕(1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并注此音

  • 读音:Suǒ【源】①同琐(17,60)。②回族姓(380)。【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锁政,宋时遂宁人,政和进士(15,17)。锁住,明时忠州人,洪武中湖南临湘县知县(15,21)。现行较罕见

  • 阿里温

    读音:E-lǐwēn【综】 元时人姓。沙班,阿里温氏,元至治二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

  • 读音:yóu【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山西绛县(324)、台湾嘉义(68,261)、山东荷泽(62)、东明、新泰(359)、安徽淮南(362)、河北肥乡、吉林长白等地均有此姓。【人】 油

  • 读音:Wèi卫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周文王之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淇县) ,建立了卫国, 其后人以国名为姓。二是源自鲜卑族姓氏。卫姓起源于河南, 后来有一支迁徙到河东郡, 以河东为郡望, 另一支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