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木綽
【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佛讷赫村(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罗、鄂等氏(180)。②亦作〔鄂穆绰〕(180,260)。③清镶白旗满洲亲军德祥之妻为鄂木褚氏(260),〔鄂木褚〕似即鄂木绰之异译。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佛讷赫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佛讷赫村(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罗、鄂等氏(180)。②亦作〔鄂穆绰〕(180,260)。③清镶白旗满洲亲军德祥之妻为鄂木褚氏(260),〔鄂木褚〕似即鄂木绰之异译。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佛讷赫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bǎi hóu【源】 相传柏皇氏之后有柏侯氏(17,60)。柏成子高,尧时诸侯,其后有柏侯氏(6,7,12)。【变】 一作〔伯侯〕(17)。声变为白侯。又,讹为桓侯(60,62)。【望】 南阳(
读音:Wūkūlī《姓氏词典》收载。其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满族姓。清咸丰时固原提督经文岱,姓此氏。”(按:此当即《清通志·氏族略》所载“乌库哩”之别译,详见“乌库哩”条。)
读音:Fúxī【源】 以古帝名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序》(63)。《姓氏词典》据 《简明中国通史》 收载。其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系伏羲之后。”
读音:Hūliándī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挛鞮”云: 匈奴单于姓挛鞮氏。见《史记》; 《后汉书》作“虖连鞮”,亦作“虚连鞮。”或作“虚连题”。
读音:Yìn印姓的来源为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郑穆公子睔(gǔn),字子印,其子孙在郑国为卿大夫,以祖字为姓,为印氏。源自郑国公族的印姓,在今陕西的大荔一带繁衍生息,并向全国各地播迁。印姓历史人物
读音:jiāo【源】 ①周时莒国之后有郊氏,见《路史》(17,60,62)。 ②春秋时楚国有郊氏,见《路史》(60,62)。③《穆天子传》有正公郊父,郊姓或始此(60,62)。【布】 湖北武汉(91)
读音:Yú于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封第三子于邘,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即邘姓,有的则去阝旁姓于。二是改姓。淳于氏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姓为于。三是出自
读音:Shuàilínggān【源】 苗姓有帅灵干氏,见《南中纪闻》(76,91)。
读音:Shìbēn【综】 代北姓。北魏时改是贲氏为封氏,见《魏书·官氏志》(27,60)。【望】 河南(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单姓封氏。《姓氏词典》 音shìf
读音:Jiāo焦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地名为氏,源于姜姓。春秋时许国国君灵公迁焦,其后人遂以地名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姬姓,上古神农氏后裔。周初,封神农氏后裔于焦,建立焦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