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
【源】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60,62)。【布】 台湾花莲(64)、陕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针惠,明时山东济宁人,隆庆庚午举人,任扬州如皋县知县(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及晋城、湖南之益阳、江西之宜丰、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白族、傣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载, 其注云: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 明时济宁有之。”
明代有针惠,隆庆举人; 又有针广,正统年岁贡,任光禄寺典簿。
【源】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60,62)。【布】 台湾花莲(64)、陕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针惠,明时山东济宁人,隆庆庚午举人,任扬州如皋县知县(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及晋城、湖南之益阳、江西之宜丰、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白族、傣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亦载, 其注云: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 明时济宁有之。”
明代有针惠,隆庆举人; 又有针广,正统年岁贡,任光禄寺典簿。
读音:luòkèbìsī【源】 清正蓝旗蒙古笔帖式巴朗之妻为鄂洛克毕思氏(260)。
读音:Yěxiān《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姓觿》 注云: “即也先氏。”详见该条。
读音:zuì【源】 见《姓苑》(15,21)。亦见《前汉书·郊祀志》(7)。【布】 浙江余姚有此姓(389)。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余姚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载,未详其源。秦始皇时
读音:Luǒwǎ普米族姓氏。今云南之宁蒗有分布,出自“熊·扛尼”,本家族名,或以为氏。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
读音:Zhāngruò《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lǎo chéng【源】 春秋时宋戴公之后有老成氏(60,62)。【人】 老成子,周时贤人(6,12,17)。老成方,春秋时宋大夫,老成子裔孙,著书十篇,言黄老之道(4,6,21)。然《汉书·艺
读音:Mǎnghūt【综】 元时蒙古人姓,见《新元史》(399)。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部蒙古族中有忙忽惕氏(384),〔忙忽惕〕似即忙忽特之异译。【人】 者台,忙忽特氏,元太祖时授千户(399)。
读音:Zhūtí【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Tiěmùér《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帖木儿·补化、帖木儿·玛里克。”疑或别译作“贴木耳”、“铁木儿”、“铁木尔” 等。
读音:Qiáněr【源】 西羌虔人种之后裔(70,78)。钳耳为羌中强族,其先姓王,后改姓钳耳,见《魏书·王遇传》(27,60,62)。一说,周文王之父,名季历,称王季,其第四子虔仁居于湟水(源出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