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uē

【源】 ①尧时有阙侯,后因氏,见《姓源》(17)。②阙党童子之后,见《风俗通》(1,7,11,12,17)。阙党,地名,即阙里,故地在今山东曲阜境。③阙门氏之后(60)。【望】 下邳(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它】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阙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宫城,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阙姓(65)。【人】 阙翊,汉时荆州刺史(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长治、大同,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吴川,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中文大字典》注引 《万姓统谱》云: “齐卿阙止之后。”②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阙党童子之后。”③又注: “《左传》有阙巩之甲”,阙巩,古代国名,其后或以国为氏。④又注: “或以地为氏”,古有阙里,在今山东曲阜城内,相传“孔子始教学于阙里。”(按:《中国姓氏大全》 称:“阙里,又名阙党,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

或音què。

汉代有阙栩; 宋代有阙礼,高宗朝宦官; 明代有阙清,平凉知府; 清代有阙文,乾隆丁己进士; 又有阙岚,画家。

猜你喜欢

  • 乌古孙

    读音:wū gǔ sūn其先女真乌古部,因以为氏。(见《元史·乌古孙泽传》)▲<金>乌古孙兀屯,上京路人,唐州刺史。<元>乌古孙泽,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

  • 吉部

    读音:Jíb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兕先

    读音:sì xiān【综】 北魏时有泾州贞女兕先氏(27,60)。一说,即似先氏(27,60)。又《北史·烈女传》作儿氏(27,49)。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时有经州

  • 忽都

    读音:Hūdù【源】 蒙古人姓。元时改为忽氏(91)。忽都系元时蒙古人名,或以名为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蒙古族姓氏。元代改姓忽。”疑其有误。“忽都或为人名,姓兀罗带氏,

  • 梁丘

    读音:Liáng qiū梁丘姓源自地名。齐国大夫食采于梁丘,其子孙遂以梁丘为姓。梁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望族居于冯翊郡(今陕西大荔)。梁丘姓历史人物有梁丘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开创者。历任大中大

  • 莫侯盧

    读音:Mòhóulú【源】代北人姓(7,12,27,60)。 【变】①后改为卢姓(7)。②一作〔莫侯蒌〕(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其据

  • 读音:hú【源】 春秋时楚有弧父,名续长,是为弧姓之始(60,62)。【布】 四川阆中、河南汲县(60,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楚有弧父,名续长,为弧姓

  • 徹兒哥

    读音:Chèérgē【源】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彻儿哥氏(13)。 【变】清《续通志》作齐哩克(24)。元代“色目人” 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续通志·氏

  • 阿拉

    读音:A-lā【综】 ①清满洲八旗阿喇氏亦译作阿拉(180)。阿音E-。 ②彝族姓,云南昆明西山有此姓(375)。

  • 無鹽

    读音:Wúyán【源】 齐有无盐氏,见《姓苑》(17)。无盐,齐邑(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20里),或以地为氏(62)。【变】 一作毋盐(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引《史记》收载,《姓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