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g

阳姓的起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出自姬姓。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其后代便以邑名为姓氏。二是出自姒姓。夏禹的后人有阳姓。三是出自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因封邑在阳关而得阳姓。四是出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为王子扬,扬的孙子匄任楚平王时令尹,被封于阳,又称阳,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氏。

阳姓的发源地主要在今山东境内。如今,阳姓尤以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区为多。

阳姓历史人物有阳货,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几代把持鲁国朝政,而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阳货专权管理鲁国政事。后来他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阳雍伯,一称羊公,汉代人。据说他曾经连续三年为行人免费提供食物。后来有一个受过他恩惠的人回赠给他一升菜子,并告诉他:“种此生美玉,并得好妇。”他将菜子种下后果然长出美玉,他以之为聘礼迎娶北平徐氏女,后生子十人,皆俊朗有才,位至卿相。阳城,唐代人,曾任道州刺史。当时道州一带多矮人,地方官把矮人作为特产贡献给朝廷,专供取乐玩耍。阳城上疏历陈因贡矮奴给道州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要求免除,获皇上同意。道州百姓感激不尽,奉阳城为福星,将他塑造成为天官模样以表达他们的崇敬之心。

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五百位。


阳,古国名。周惠王时,齐人迁阳,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考》)

其国近齐,闵二年,齐人迁之,子孙以国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后裔避周乱适燕,因邑命氏。望出玉田。(见《广韵》)

▲<春秋鲁>阳虎,为季氏家臣。<后魏>阳球,泉州人,九江太守。<宋>阳孝本,赣人,隐士。

猜你喜欢

  • 读音:jiāo商末贤人胶鬲之后。(见《尚友录》)

  • 读音:fēn【源】 ①见《姓苑》(15,21)。②清正红旗蒙古马甲希伦图之妻为芬氏(260)。【望】 晋阳(418)。【布】 浙江上虞(279)、湖北黄梅(3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

  • 山大欽

    读音:Shāndàqīn【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莫力登哈拉,汉姓为孟(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 “墨尔迪音”哈拉,后或改为单姓“孟”,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其音近之汉字孟而得。

  • 读音:Xiè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有仍

    读音:yǒu réng【源】 夏少康母之姓,见《姓考》(17)。有仍氏生女曰缗,夏帝后相(少康之父)立为后,见《左传》(15,60)。有仍,古国名,故城在今山东济宁,夏少康生于有仍(87)。一说,缗,

  • 子襄

    读音:zǐ xiāng【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桓公之子子襄之后(4,7,60,62)。一说为齐襄公子公子襄之后(60)。又说为齐惠公之子公子子襄之后(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 巴爾忽

    读音:Bā’ěrhū/Barru【综】 蒙古族姓。系出蒙古巴尔忽惕部,《蒙古秘史》作巴尔浑,与呼伦贝尔新、旧巴尔虎人同种。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384)。

  • 终葵

    读音:zhōng kuí成王封鲁公以殷民七族,有终葵氏。(见《左传》)

  • 读音:yóu【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山西绛县(324)、台湾嘉义(68,261)、山东荷泽(62)、东明、新泰(359)、安徽淮南(362)、河北肥乡、吉林长白等地均有此姓。【人】 油

  • 读音:Lià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河北卢龙(289)、蔚县、台湾新竹(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南之义马、广东之丰顺、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