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温
【源】 元时人姓。系阿儿浑氏之异译。【变】 ①元时杭州路治中道吾,阿鲁温氏,孙浦博,占籍嘉兴魏塘,明初累官起居注,因其名定“浦”为姓(399)。 ②咬童,阿鲁威氏,元时由中书舍人出为济南路治中,至顺中改漕运副万户(399)。〔阿鲁威〕似即阿鲁温之异译。【人】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元天历中累官中书右丞,后至元年中拜中书平章(57,399)。
《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元至元初,中书平章政事彻里贴木儿,姓此氏。” (按: 阿,《姓氏词典》 音ē。)
【源】 元时人姓。系阿儿浑氏之异译。【变】 ①元时杭州路治中道吾,阿鲁温氏,孙浦博,占籍嘉兴魏塘,明初累官起居注,因其名定“浦”为姓(399)。 ②咬童,阿鲁威氏,元时由中书舍人出为济南路治中,至顺中改漕运副万户(399)。〔阿鲁威〕似即阿鲁温之异译。【人】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元天历中累官中书右丞,后至元年中拜中书平章(57,399)。
《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元至元初,中书平章政事彻里贴木儿,姓此氏。” (按: 阿,《姓氏词典》 音ē。)
读音:Wūlíngē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本辽代部落名,入金后以部为氏; ②或为杨氏所改,金时杨沃衍,赐姓乌陵阿氏。一作“乌凌阿”。
读音:yáng qiū楚大夫食采阳丘,以为氏。(见《元和姓纂》)
读音:jià姓见《姓苑》。
读音:Gōngqí《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Jiǔkùtǎ《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满族姓,清顺治时内大臣努山,姓此氏。”
读音:Ményǐn【源】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见《庄子》。门尹氏始此(17,60)。【变】 一作〔门伊〕(15,63)。【人】 门尹般,般一作班,春秋时宋大夫(6,11,12,17)。门尹沮渠,春秋时
读音:Qìng《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Pàmǔ门巴族姓氏,属历史上父系氏族之姓。《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有载,未详其他。
读音:Shāhú【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Zhēn【源】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60,62)。【布】 台湾花莲(64)、陕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针惠,明时山东济宁人,隆庆庚午举人,任扬州如皋县知县(15,21,24)。现行较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