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g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之裔有阳氏(17)。②周时阳国(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南之阳都城),周惠王十八年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12,17,60)。③系自姬姓。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后裔避周乱适燕(故城在今河南汲县,历史上称南燕),因邑命氏(9,11,17,60)。④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因封邑在阳关(在今山东泰安南)而得氏(89)。⑤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为王子扬,扬之孙名匄,楚平王时任令尹,封于阳,又称阳匄,其后以地为氏(12,89)。⑥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太傅阳处父封于阳(故城在今山西太谷东之阳城),其后因以为氏(7,89)。⑦台湾土著(65)、土家族(387)等均有此姓。【望】玉田(17,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区多此姓,4省区阳姓约占全国汉族阳姓人口94%。【人】阳并,汉成帝时上谷都尉(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南康、福建之青流、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考》云: “阳,古国名。周惠王时,齐人迁阳,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亦注: “其国近齐,闵二年齐人迁之,子孙以国为氏。或言: 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而以为阳国,误矣。阳樊,周畿内之邑。” ② 《广韵》亦注:“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后裔避周乱适燕,因邑命氏。”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县,现名皮城。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郑樵又注: “楚有阳氏,芈姓。”

春秋时晋有阳处父,鲁有阳货; 汉代有阳雍伯;后魏有阳球,九江太守; 宋代有阳孝本,隐士。

猜你喜欢

  • 读音:Qū【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罕见姓。”未道其详。

  • 逄門

    读音:Páng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本地名,居者或以所居为氏。” ②《荀子·五霸篇》 有 “羿、蠭门”,逄门乃蠭门之省。人名,后羿弟,亦

  • 密赤思

    读音:Mìchìsī元代“色目人”姓氏。为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密搏斯”。

  • 读音:Jù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谱》 亦收,未详其源。

  • 耿斯

    读音:Gěngsī【源】彝族姓(375)。

  • 克穆齊特

    读音:Kèmùq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鄂尔谟尔(23,63,260)。~~齐~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鄂尔谟克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zú【源】 见《姓苑》(15,21)。【布】 大陆有此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载,未详其源。

  • 大成

    读音:dà chéng【源】 相传为夏禹之师大成执之后,春秋时晋有大成氏(60,62)。【人】 大成午,战国时赵相(26)。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刘向《新序》云: “禹师大成执

  • 读音:yè【源】 ①周叔夜之后,见《姓考》(17)。 ②《周礼》夏官有掌漏刻之官挈壶氏,其后有夜氏(60,62)。③蜀松潘蛮有夜氏(60,62)。【变】 亦作〔亱〕(73)。【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

  • 太师

    读音:tài shī商有太师挚,周有太师疵。(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