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
【音】 又音Pō(62,91)。【源】系自姬姓。吴王颇高之后(8,17,60)。【布】清时河间府阜城县多此姓,见《姓氏寻源》(76)。广西柳江有此姓(376)。【人】颇廷相,明万历中副将(62)。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 《路史》注云: “吴后有颇氏。”吴乃姬姓国,故此当系出姬姓。
《姓氏寻源》云:河间阜城县多颇姓; 明代有颇廷相,万历时副将。
【音】 又音Pō(62,91)。【源】系自姬姓。吴王颇高之后(8,17,60)。【布】清时河间府阜城县多此姓,见《姓氏寻源》(76)。广西柳江有此姓(376)。【人】颇廷相,明万历中副将(62)。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 《路史》注云: “吴后有颇氏。”吴乃姬姓国,故此当系出姬姓。
《姓氏寻源》云:河间阜城县多颇姓; 明代有颇廷相,万历时副将。
读音:Wūliè【综】 金人之姓。乌烈肃忠,金时平遥县典史,见《康熙平遥县志》(71)。
读音:Bèi【综】源出不祥。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á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彰化、南投、台中等地均有此姓(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余干、山西之运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余干县公安局提供; 《山西人口姓大全》亦收载,未
读音:Mǐ米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在今新疆北部与乌兹别克交界一带),唐时其子孙内迁中原,世代繁衍,有以国名为姓氏者,形成米氏。二是源于芈姓。
读音:zǐ shì【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后,叔孙成子生齐季,为子士氏(4,7,12,21)。但按《左传》,鲁孟僖子妾,乃子士之母,则子士氏乃孟僖子之后(1,7)。②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僖子支
读音:Kòu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卫康叔在周任司寇,他们的子孙都以官名为姓。二是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古口引姓,进入中原后改为寇姓。寇姓早
读音:Qí【源】 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南临淇镇。以水名为氏(60,62)。【布】 台湾台中有此姓(68,261)。【人】 淇邦彦,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海门县典史,福建晋江人,见《通州直隶州志》。现行较罕
读音:Rǎolóng【源】陶唐氏之后,刘累事夏王孔甲,赐姓扰龙氏,见《风俗通》(1,6,7,12,15)。【变】一作〔龙〕(1)。【人】扰龙群,汉时侍御史(6,21)。扰龙宗,东汉时人
读音:Jié【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湖南攸县有此姓(28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Zhàomók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呼松阿之妻为兆谟克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