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ào

鲍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姒姓。春秋时杞公子仕宦挤,食采于鲍,其后代遂以“”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为夏诸侯国鲍国的后代,其后因以国为姓。三是少数民族姓氏,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改姓“”,称为鲍氏。

鲍姓发源于今山东历城,战国时迁往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秦汉之际,鲍姓已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有一支进入安徽。魏晋南北朝时,鲍姓繁衍于山东、江苏间,东海郡之地的鲍姓也人丁兴旺。后进入今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唐末五代时期,鲍姓在今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定居。两宋时,繁衍于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鲍姓十分兴旺。元代,鲍姓向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徙居。明初,山西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江苏、河北、河南等地。明中叶以后,鲍姓进入台湾。如今,鲍姓尤以青海、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等省为多。

鲍姓历史人物有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与齐国政治家管仲交往甚密。管仲家贫,鲍叔牙常给予资助。后来齐桓公囚禁并欲杀管仲,鲍叔牙力加劝阻,认为桓公如欲成就霸业,非用管仲不可。桓公遂厚礼以待管仲,并任管仲为大夫。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为春秋霸主。鲍照,南朝宋文学家。他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后来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很大。

鲍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六十二位。


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见《姓苑》)

鲍出自姒姓,夏诸侯国,子孙氏焉。(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姒姓,夏禹之后有鲍敬叔,仕齐,食采于鲍,因以为氏。敬叔生叔牙,曾孙国,代为上卿。望出上党、泰山、东海、河南。(见《元和姓纂》)

后魏,俟力伐氏改为鲍氏。(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齐〉鲍叔牙,大夫。〈汉〉鲍宣,高城人,哀帝时为谏大夫。〈南朝宋〉鲍照,东海人,诗人。

猜你喜欢

  • 甘韓

    读音:Gānhán【源】 彝族姓。属狄俄甘韩家支(375)。

  • 努阿蘭

    读音:Nǔ’ālá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以祖辈名字命氏。《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收载,未详其他。

  • 曲江

    读音:Qūjiāng【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按: “曲江”,水名,今浙江省、陕西省、云南省皆有之,居曲

  • 洪鄂禮

    读音:Hóng’èlǐ【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巴图礼之妻为洪鄂礼氏(260)。

  • 尚圖

    读音:Shàngtú【综】 清正红旗满洲监生常金之妻为尚图氏(260)。

  • 士弱

    读音:shì ruò【源】 春秋时晋有士庄子弱为狱官,晋人谓之士弱氏(6,7,60)。一说,此系《左传》文记当时语,后世未必有此氏(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 溪賒

    读音:Xīshē《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溪赊罗撒。”未详其源。

  • 读音:mǐn【源】 ①环原之间属羌,敏珠、密藏、康诺三种最强,见《涑水纪闻》。故甘肃多敏姓(60,62)。此姓出自羌族。亦见《姓苑》(15,21)。②回族姓。【望】 南昌(17,418)。【布】 分布

  • 晁佳

    读音:Cháōjiā【综】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高达色之妻为晁佳氏(260)。

  • 读音:Zài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此姓系灌阳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扗,乃“在”之本字,当与“在”同源,或用以分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