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uáng/Hwang,Wong,Hong,Hwong,Oei,Oey,Uy,Vong,Bong,Whang,Huag,Hoang,Hung,Hann,Kong,Woo,Wayne,Ng,Houang,Huynh,Huan,Huwang

【源】 ①系自嬴姓。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4,9,12,17,60)。②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于汾州(故治在今山西汾阳),其后为沈、姚、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见《宋学士集》(7,17,60)。③河西黄氏出自汉、晋时匈奴屠各部(242)。④金时女真人移剌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71)。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174,180)。⑤唐时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氏。⑥唐时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有黄姓,见《唐书》(60,91)。壮族姓(100)。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颜色为姓(250)。⑦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易州、开州、益州等地(23,260)。今朝鲜族姓。⑧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系藏族(253)。⑨清贵州思州府土司黄姓始于明朝(172)。⑩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166)。⑪裕固族西喇氏,汉族为黄(198)。⑫哈尼族埃拉氏,汉姓为黄(137)。⑬台湾土著(65)、白(138)、赫哲(186)、回(178)、京(104)、仫佬(112)、苗(115)、瑶(116,117,118)、彝(130)、布依(153)、土家(387)、黎(216)、蒙古(255)、保安、东乡、侗等民族及犹太人后裔(179)均有此姓。【望】 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江夏(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2.2%,为中国人口最多10个姓之一。黄姓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亦多此姓,上述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56%。【它】 ①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广冈、广内等,这些姓均含黄字一部分或黄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全部恢复黄姓(65)。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了黄姓(65)。【人】 黄歇,春秋时楚春申君(12,17)。

猜你喜欢

  • 读音:Zhǐ《姓氏词典》引 《姓谱》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jiāng郑子罕伐宋,获将鉏。(见《左传》)将氏,石赵堂山太守将容。(见《通志·氏族略》)▲<元>将继周,青田人,通奉大夫。

  • 蘇木爾

    读音:Sūmùěr【综】 清驻防新疆、辽宁沈阳等地锡伯部有苏木尔氏,汉姓为苏(201,433)。又,清镶黄旗满洲领催佛保柱之妻为苏木尔氏(260)。清蒙古正蓝旗中有苏默尔氏(259),正蓝旗满洲马甲玛

  • 鄂恩濟特

    读音:Èēnjì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人】 鄂恩济特喀喇岱,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巴林,天聪中授骑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为清蒙八旗

  • 苏毗

    读音:sū pí女国世以女为王,姓苏毗。(见《北史·西域传》)

  • 達英

    读音:Dáyīnɡ【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171)。

  • 读音:Hào【综】 古有滈水,在今陕西长安,或以水名为氏(91)。亦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北方有此姓(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北方有(

  • 读音:Wǎn【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湖南湘潭(373)、台湾(65)、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忻州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 仡卡

    读音:Gēkǎ【综】 湘西苗族姓,汉姓为石(116)。

  • 他駱拔

    读音:Tāluòbá【源】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他骆拔氏为骆氏。见《魏书》(7,27)。【变】 亦作〔佗骆拔〕(7,9,17,27)、〔地骆拔〕(12,27)。作〔地骆枝〕(6,70),似误。历史上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