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李宏皋生平

李宏皋生平介绍

李宏皋,正确的名字应该是李弘臬(见《复溪州铜柱记》铭文)(?-951),五代十国时南楚国官员、学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国。李弘臬系长沙人。南楚王马殷当国时,为营道令,迁都统掌书记。后为南楚文昭王马希范所置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授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查看李宏皋的诗词古文

溪州铜柱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溪州刺史彭士愁引锦、溪、奖州“苗蛮”起义攻南楚,马希范命刘勍、廖匡齐率兵往攻。次年,彭士愁归降,南楚五立铜柱于溪州,李弘臬受命撰《复溪州铜柱记》,镌刻于柱上。940年(后晋天福五年),马希范和溪州刺史彭士愁协议罢兵,计划设立铜柱为划分疆界的标志,从此各守疆土互不进犯。李宏臬奉命撰写柱文共2000余宇,以流畅的辞语,真挚的感情,生动地反映出各族百姓渴求安定和平的美好愿望。柱文镌刻于用2500公斤铜铸成的铜柱上,这就是至今仍屹立于湘西王村芙蓉镇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

李宏皋之死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希范死,诸弟争立。李弘臬和都指挥使刘彦瑫等拥立马希广。后汉乾祐二年(949),其兄马希萼在南唐支持下,举兵衡州,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攻陷长沙,夺取王位。希广遇害,李弘臬亦被杀。

  李弘臬被杀,作所诗词至今仅存一首《题桃源》。

才华横溢

  李弘臬年少时即工于作诗,和父亲李善夷、弟弟李弘节俱有诗名。李弘节也是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文思才识都不在李弘臬之下。后唐同光初年,唐庄宗赐给马殷数百匹战马,马殷嘱李弘臬起草谢表。李弘臬拟出一句“马有旋风之队”后,突然文思艰涩,作不出下旬,便问在旁边的李弘节说:“可以用旋风之队来形容马阵,但应该怎样来比喻军营呢?”李弘节随口回答:“你没听说过军有偃月之营吗?”李弘臬欣然提笔云:“寻当偃月之营,摆作旋风之队。”谢表撰成后,马殷大加称赞,李弘节的名声由此远扬。

猜你喜欢

  • 公孙龙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华夏族。东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生于赵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他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

  • 褚玠

    褚玠(528—580),字温理,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9岁时父母双亡,为其叔父褚随收养。长大后博览群籍,下笔成文。他的文风朴实严谨,作文引经据典,不尚词藻。入仕之初任王府法曹,后转外兵记室。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560—566),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升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宣帝太建年间(569—582),以中书舍人蔡景历荐,出任戍昭将军,领山阴令。晚年不预军事,优游都城以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成,配享武帝庙庭。

  • 郑明

    生平不详。《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 侯畐

    侯畐(1204年—1258年),字道子,号霜崖,宋朝时期浙江省乐清市缑山(今属蒲岐镇)人。三贡于乡,两试转运司,皆第一,进礼部考试,未取,弃文习武。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以武举出仕,历任合浦县尉(今属广西)、柳城(今广西柳州)知县、卫步军司干办公事、侍卫马军行司计议官等职。宝祐五年(1257年),调任海州(今连云港)通判兼河南府计议官。次年十一月,叛将李松寿(降元后改名李璮)割据山东,引兵突击涟水、泗州一带,畐率部抗击,众寡不敌,英勇牺牲,终年55岁。

  • 朱公绰

    朱公绰,字成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吴郡志》卷二八)。景祐四年(一○三七),为海宁州盐官令。宝元二年(一○三九),权海宁州书记。康定元年(一○四○),再任盐官令。历知彭州、广济军。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知舒州。仕至光禄寺卿。事见《乐圃馀稿》卷九《朱氏世谱》。

  • 郑斯立

    郑斯立,字立之,怀安(今福建福州西南)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授漳浦尉,改龙溪尉(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四,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九)。今录诗二首。

  • 俞原

    俞原,字子温,号九峰老樵,无锡人。有诗文集藏于家。

  • 邹弢

    邹弢(1850—1931)字翰飞,号酒丐、瘦鹤词人、潇湘馆侍者,亦称司香旧尉,江苏无锡人。

  • 周馥

    (1837—1921)安徽建德人,字玉山。初从李鸿章司文牍,累保道员。任津海关道。中法战争时,奉鸿章命赴海口编民船立团防。李督畿辅,从赞画立海军,办理轮电路矿及海陆军学校诸事。擢按察使、署布政使。中日战时,任前敌营务处。战后,授四川布政使。辛丑议和,随鸿章入都,为直隶布政使。鸿章死,署直督,旋擢山东巡抚。擢署两江总督,移督两广。光绪三十三年,告归。家居十四年而卒。溥仪为谥悫慎。

  • 黄易

    (1744—1802)浙江钱塘人,字小松。官山东济宁运河同知,于河防事宜及漕运诸务筹画备至。嗜金石,所蓄金石甲于一时。工诗文,善填词,精于摹印。画墨梅有逸致。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诗》、《秋盦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