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郑伯熊生平

郑伯熊生平介绍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查看郑伯熊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 郑伯英

    郑伯英(一一三○~一一一九二),字景元,号归愚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兄伯熊齐名,人称大郑公、小郑公。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秀州判官,自度不能俯仰於时,遂以亲辞,终身不复仕。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有《归愚翁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归愚翁文集序》、卷二一《郑景元墓志铭》。

  • 王偁

    一作王称,字季平,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庆元年间(1195—1200)为吏部郎中,后任承政郎、龙州知州,最后官至直秘阁。致力于史学,搜罗北宋九朝事略,撰成史书《东都事略》130卷。另著有史书《西夏事略》。

  • 庄绰

    泉州惠安人,字季裕。历官摄襄阳尉、倅临泾,又曾官于顺昌、澧州,及通判建昌军,知鄂州、筠州等。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有《鸡肋编》、《杜集援證》、《灸膏肓法》、《筮法新仪》、《本草蒙求》等。

  • 王和卿

    王和卿,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 与恭

    与恭字行己,号懒禅,上虞人。馀姚九功寺僧。

  • 虞淳熙

    虞淳熙(1553年-1621年),字长孺,浙江钱塘人。生下来睡着不闭眼。曾任兵部职方事、礼部员外郎等职,曾隐居于回峰。著有《虞德园集》、《孝经集灵》1卷。

  • 朱谏

    (1462—1541)浙江乐清人,字君佐。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著有《雁山志》。

  •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华长发

    华长发(1629--1713)字商原,号沧江。无锡人。诸生。工诗词。与秦沅善,二人尝偕顾祖禹纂《方舆纪要》;擅行草楷法,与邑中孙骇禾、高世泰、严绳孙齐名,有《沧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