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孙觌生平

孙觌生平介绍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查看孙觌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宋朝孙觌撰写。孙觌字仲益,是晋陵人。宋徽宗末年,蔡攸(蔡京之子)推荐他做侍御史。靖康初,蔡家失势 ,孙觌就带领着御史拼命弹劾蔡攸。金国围攻汴京(开封),李纲被罢免了御营使一职,太学生就向皇帝上书奏请留着李纲(伏阙:拜伏于宫阙下)。此时,孙觌又弹劾李纲,说他借此要挟皇上,还污蔑太学生,说他们还要继续上书。 朝廷就因为他胡说八道,贬他到和州。后来,李纲被 贬职离开京师,朝廷又下召任命孙觌为御史。他任御史之后,只是一味附和怂恿朝廷和金国人和谈,为此,还做上了翰林学士。 开封城破之后,孙觌接受了金国人给予的美女赏赐,就替宋钦宗写给金国人的投降表,言辞极尽献媚。 宋高宗建炎初年,被贬到陕州;紧接又贬到岭外。等到黄潜善、汪伯彦掌权,又拉拢他,让他掌管替皇帝撰写诰书这个要职。后来,孙觌又因为贪污被罢免,任鸿庆宫提举官(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也因为这一点 ,他的文集就称之为《鸿庆居士集》。 宋孝宗时候,洪迈主持修编《国史》,就向皇帝建议说,靖康时代的人物就只有孙觌还活着,请求皇帝下诏,让孙觌将所见经历的靖康时候的事件写下来上报。孙觌于是竟对不喜欢的人比如李纲,都大加污蔑,添加不少不实之词。而洪迈竟然相信他,不加辨别,就把他的话都记载在《钦宗实录》之中。后来,朱熹和别人谈及此事, 总是很气愤,说小人千万不能让他来执笔写史。

猜你喜欢

  • 戚夫人

    戚夫人(前224-前194年)亦称戚姬。秦末定陶人,刘邦受封汉王後,进入后宫,得到汉王刘邦的百般宠幸,生下刘邦的第三子刘如意。刘邦死後,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囚戚夫人于永巷,让其每日舂米,戚夫人不甘被贬为舂工,于是通过唱怨歌形式,希望有人能告诉她儿子刘如意以及大臣,自己被贬做舂工,吕后得知戚夫人不甘失败,于是派人将其做成人彘。

  • 王涣之

    王涣之(336年-390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三子,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涣之自幼学习书法,善行草书。

  •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王约

    生卒年、字里不详。德宗、宪宗时人。与蒋防、郭求、郑师贞等同应进士试。事迹据《文苑英华》卷一八七收诸人诗推知。《全唐诗》存诗1首。

  • 冯晖

    (?—953)五代时魏州人。初隶后梁将王彦章麾下。入后唐,累迁夔、兴二州刺史。后晋高祖天福中拜义成军节度使,镇灵武。抚绥边部,凡十余年,恩信大著,官至中书令,封陈留王。

  • 叶衡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时年二十七,调福州宁德簿,摄尉,知于潜县,擢知常州。入为太府少卿,迁户部幸郎。下母,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为淮西江东总领。历知荆南、成都。乾道九年知建康府。淳熙元年(1174年),召为户部尚书,累迁右丞相兼枢密使。又次年,为汤邦彦所谮,罢,郴州安置。十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 钟嗣成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寓居杭州。屡试不中。顺帝时编著《录鬼簿》二卷,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载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名目。所作杂剧今知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皆不传。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 朱璧

    朱璧,字含章。清远人。明惠宗建文元年(一三九九)举人,授兵部主事,补工部主事,因故出为兴化通判,署莆田县,分试闽闱,解绶归,卒。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

  • 龚开

    宋淮阴人,字圣予,号翠岩,一号龟城叟。尝与陆秀夫同居广陵幕府。理宗景定间为两淮制置司监官。宋亡不仕。家甚贫,坐无几席。精于经术,工诗文、古隶,善画人物、山水。

  • 清江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诗僧。幼出家,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归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大历八年(773)至南阳从慧忠习禅观。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全唐诗》存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