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姚勉生平

姚勉生平介绍

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查看姚勉的诗词古文

性格品行

  姚勉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宝祐4年(1256),奸相丁大全委派其同党袁玠为九江制置副使,造成江防危机,朝野上下怨声鼎沸,太学生陈宗等伏阙上书进行揭露、抨击,遭到丁大全及其同党打击陷害。姚勉时任秘书省正字,官阶并不高,但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上书弹劾丁大全、袁玠等,指控丁大全等“朋奸罔上”,规劝宋理宗予以严究以伸国法,整个朝野为之震动,然而姚勉也因之被罢官。开庆元年(1259),丁大全终于下台,吴潜入相,姚勉召为校书郎兼沂靖王府教授,太子舍人,时逢忽必烈攻鄂州,奸臣贾似道派心腹入元营求和并称臣纳贡,后又加官右丞相。于是姚勉借与太子讲《周易》之机,针砭贾似道,遭贾似道罢黜。姚勉在其为官任上,两次斗奸相,也两次被罢官,然而其忠耿却受到朝野称赞。方逢辰称他“磊落有奇节”,文及翁称其“愤世嫉邪,排奸指佞,磊磊落落”、“生而存,不随死而止”。

  姚勉在吴潜病逝后,杜绝了仕途之心,从此闭门读书,为后人留下了《雪坡文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

人物评价

  姚勉的诗作文辞典雅,韵律优美,富于很强的人民性;其文则以风格古朴、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方逢辰曾赞其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并将其与高安的胡仲云、刘元高、和新昌的黄梦元称为“锦江四俊”,姚勉与汉之梅福、晋之陶渊明并称宜丰三大先贤,并建“三贤祠”祀之。姚勉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解,初次与宋理宗廷对时,“言朝政纲领,惟在用人、听言,兼及守帅数易之弊。群小闻者侧目。”(见胡思敬《盐乘》);《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文评价道:“观其所上封事、奏札以及廷对诸篇,论时政之谬、辨宰相之奸,皆侃侃而不阿”。

猜你喜欢

  • 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 萧昕

    萧昕(702-791),河南人。少补崇文进士。开元十九年,首举博学宏辞,授阳武县主簿。

  • 刘胜

    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为贾夫人,西汉中山靖王。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即位之初,刘胜便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之事,全部奏报汉武帝,汉武帝就增加诸侯的礼遇,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据《史记》刘胜为人喜好酒色,有儿子、亲属一百二十余人(《汉书》记载为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并认为诸侯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

  • 朱少端

    德宗、宪宗时人。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中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周必达

    必达,天台山隐士。

  • 赵奕

    湖州人,字仲光,号西斋。赵孟頫子。不乐仕进,晚居吴兴与昆山,日以诗酒自娱。善画,工真行草书。

  • 翟珠

    翟珠,字景珍。东莞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贡生,授湖广沅州学正。以忤权要归里,居五十馀年而卒。民国张其淦辑《东莞诗录》卷一三有传。

  • 祝陛芸

    字艺芳,号宛舟,道光戊子优贡。乾隆五十四年生,道光二十九年卒,著有《宛舟诗钞》。

  • 秦韬玉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