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御寇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 刘洎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兼任太子左庶子。贞观十九年十二月(646年1月),刘洎因与褚遂良不和,遭到褚遂良诬陷,被赐死。武则天时得以平反。
- 萧至忠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变后,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开元元年(713年),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伏诛。
- 许棐
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周洙
周洙,新繁(今四川新都)人,生平不详。其子表权(后更名表臣),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曾知汉州(民国《新繁县志》卷七及所附《新繁文徵》卷首《姓氏志略》)。
- 钟浚
钟浚,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涪州乐温县(清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三年,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元丰中权将作少监(《元丰类藁》卷二一《钟浚将作少监制》)。哲宗元祐中为京西、淮东、淮南诸路提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九、四六六、四六七)。绍圣元年(一○九四),知湖州。
-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至仁
字行中,鄱阳人。元末住绍兴崇报寺洪武初应召与钟山法会后主虎丘寺有澹居槁。
- 阮逸女
阮逸,字天隐,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景佑二年(1035),典乐事。庆历中,以诗得罪,除名贬窜远州。皇佑中,特迁户部员外郎。与胡瑗合著有《皇佑新乐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