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郝大通生平

郝大通生平介绍

郝大通(公元1149--1212)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犹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一说大定八年,公元1168)皈依全真教,大定十五年于沃州行乞时突有所悟,于桥下苦修六年,人称“不语先生”。九转功成后,往北传教。>>查看郝大通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初始时期

  大定七年(1167)重阳自关西到宁海,见大通资禀高古,所习不凡,便欲感发点化他。于是背肆而坐,请大通占卜,大通说:“请先生回头。”重阳说:“你为什么不回头?”大通颇感惊异,起身作礼,邀重阳赴他处闲话。第二天晚在朝元观,大通献诗云:“同席诸君乐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达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重阳答道:“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非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静句。”大通看后,得意而归。从此来往亲密。因有老母,未即入道。

  第二年,母亲去逝,大通于是离家,于三月跟从重阳到昆仑山烟霞洞,焚香敬谒,请列门弟,甘洒扫之役。重阳于是赐名:璘,号恬然子,又解衲衣撕去其袖而给他。说:“不要担心无袖,你当自成。”这大概是传法寓意。

  九年(1169),宁海有人构建金莲堂请重阳,重阳挈邱刘等众前去居住。大通携瓦罐乞食,不小心触碎瓦罐,重阳又另授一罐,且题颂其上云:“扑碎真灰罐,却得害风观,直等悟残余,有个人人唤。”马、谭、刘、邱四师跟从重阳西去,留大通与王玉阳留居铁查山。

  发展时期

  十一年(1171)大通听说重阳登仙,四子已入潼关,于是西游寻访。十二年(1172)葬重阳祖师于祖庭,大通欲与四子同庐墓侧,长真激将他说:“跟随别人脚跟转,能了道吗?”。第二天辞别,到歧山奇遇神人传授《易》之大义。

  十三年(1173)过大庆关东行,翱翔于赵魏之间,十五年岁乙未(1175)乞食于沃州,才悟重阳密语,涣然开发,于是在石桥下默然静坐,饥渴不求,寒暑不变,人馈则食,不馈则不食。虽有人侮狎戏笑也不发怒。常被儿童游戏叠砖石为塔于头顶,嘱咐他不动,大通头竟然不侧。河水泛溢而不动,也不伤。如是缄口不言,身如槁木而心似死灰过了六年,世人呼他“不语先生”。如此水火颠倒,阴阳和合,九转之功遂成,于是忻然而起,杖履北游,盘桓于真定之间,真定少尹郭长倩前来拜谒,竟一顾而不可得,嗟异离去。

  二十二年(1182)大通又与神人遇,受大《易》秘义,自此为人言未来事不差毫发。到阳居观,升堂演道,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大通阐化十方,专以利物度人为己任。曾经作《悟南柯》示众云:“地肺重阳子,昆仑太古仙,二人结约未生前,托居凡世飞下大罗天。共阐玄元教,行藏度有缘,奈何不悟似流泉,别后相逢,再约一千年。”

  后到咸平,与高士王贤佐同游,贤左右相从者也常十数人,占筮之应,十中八九,却比不上大通的灵验。于是众人拜请大通为师,大通传授秘义。贤佐因之此名动阙庭。

  巅峰时期

  明昌初(1190)东归宁海。一天欲要作图,遽索纸笔,其徒范园曦说米粥已熟,请食后再画。大通说:“赶快拿纸笔来,我正得意,没时间食粥。”笔入手,布纸挥染,疾若风雨,不一会作成三十三图,其旨意都是天人之蕴奥,古贤之未发者。还有天长预告候子真之火,恩州夜入王镇国之梦,人之休咎,道之行否,兵革所临之期,凡有言之于其前,莫不验之于其后,史馆张邦直子中所谓惊动人之耳目。

猜你喜欢

  • 刘毅

    (?—285)西晋东莱掖人,字仲雄。少厉清节。初仕郡功曹。晋武帝时,累迁尚书郎、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性刚直,尝谏武帝卖官,又上疏建议废九品中正制,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其所弹贬,自亲者始。以光禄大夫致仕卒。

  •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 李邕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 邵士彦

    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 赵沨

    东平人,字文孺,号黄山。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终礼部郎中。性冲淡,工篆书,时人以比党怀英,称“党赵”。有《黄山集》。

  • 刘元卿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捧剑仆

    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后窜去。其诗用语极为清新,情真意切。

  •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