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 李吉甫
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宪,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爵封赵国公。他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削弱藩镇势力,还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元和九年(814年),李吉甫去世,追赠司空,谥号忠懿。
- 萧德言
萧德言(557—654)南朝陈、隋唐文学家。字文行。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后落籍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南朝陈亡,徙关中,后至京师。隋文帝仁寿间授校书郎。唐太宗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时李治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赠太常卿,谥博。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参与编撰《括地志》,著有《萧德言集》30卷。
- 王损之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云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存诗1首。
- 王偁
一作王称,字季平,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庆元年间(1195—1200)为吏部郎中,后任承政郎、龙州知州,最后官至直秘阁。致力于史学,搜罗北宋九朝事略,撰成史书《东都事略》130卷。另著有史书《西夏事略》。
- 刘昂
济南人,字次霄。以先有一刘昂,故称小刘昂。善诗。有才誉。章宗承安五年进士。历鄠、邹平二县令。
- 吴志淳
元明间庐州府无为州人,字主一。元末历知靖安、都昌二县。奏除待制翰林,为权幸所阻。以避兵移家豫章,再迁浙江鄞县东湖。入明不仕。工草书篆隶,亦能诗。
- 沈右
[元](约公元一三四o年前后在世)字仲说,号御斋,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前后在世。
- 郑性
(1665—1743)浙江慈溪人,字义门,号南溪,自署五岳游人。郑梁子。师承黄宗羲,筑二老阁,祀其祖及宗羲。又因故城贾氏颠倒《明儒学案》次第,为正其误而重刊之。又刊行《南雷文约》。所作诗能就目前景色冲口而出,无虚伪做作之弊。有《南溪偶存》。
- 齐之鸾
齐之鸾,男,字瑞卿,号蓉川,安徽桐城县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迹入选明史,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代开国功臣凤阳徐达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徐达之子徐添福避祸南迁,更姓为齐。老宰相张英的祖母(张廷玉曾祖母)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明正德六年(1511年)29岁时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依据《蓉川公年谱》和《复姓疏》,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元末迁居桐城,明初占籍县市乡,一百多年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安徽桐城县城太平坊之旧第。(据周京《蓉川先生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