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谷梁赤生平

谷梁赤生平介绍

谷梁赤,战国经学家。名或作喜、寘、俶,字子始,山东省菏泽定陶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查看谷梁赤的诗词古文

评析

  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序?疏》云:“谷梁子名淑,字元始,鲁人。一名赤(按:尚有名喜、嘉、寘、俶之说)。受经于子夏,为经传,故曰《谷梁传》。孙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后鲁人荣广大善《谷梁》,又传蔡千秋。汉宣帝好《谷梁》,擢千秋为郎,由是《谷梁》之传大行于世。” 一般说来,人们认为《公羊传》、《谷梁传》用隶书写成,都是今文学派的。但《经学概论》却云:“近人崔适《春秋复始》认为《谷梁传》是古文学,且为刘歆之伪作。我认为《谷梁传》决非刘歆所能伪造,此书原为古文,后改成今文。 有人认为《谷梁传》成书于景帝时写定的《公羊传》之后。谓《谷梁传》成于《公羊传》之后,无可争辩;但《谷梁传》并非成书于景帝之后的武帝之时。”

  “有些学者认为无论公羊高或者谷梁赤,都未必是子夏的学生,托名子夏,只借以自重罢了。这一论断,我们认为是比较可信的。”“盖自孔子传授《春秋经》之后,其弟子凭自己所接受到的一些知识并掺和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各自口说流传,弟子再传弟子,辗转口传,至于若干年后才著于竹帛,沿传至今。至于公、谷二传中的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之处,我们认为这也是古书流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历代传授《春秋》的经师,他们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二传在成书过程中必然会兼收各自在传授中的一些见解和主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公羊传》与《谷梁传》,其中就有一些对《春秋经》文解释的不同之处,甚至有些还利用解释《经》文而相互攻击。”(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 点校前言》,第5-7页) 《经学概论》云:“《谷梁传》汉宣帝时立与学官,但东汉以来《谷梁》学不及《左传》与《公羊》二传盛行。汉魏以来治《谷梁》学的有尹更始、唐固、廉信、徐邈等十余家。东晋时,范宁辑汉、魏、晋十余家旧说,撰《谷梁集解》,诸家旧说皆废。唐代杨士勋以范宁《集解》为主,撰《谷梁义疏》。清代以钟文烝《谷梁补注》(全名《春秋谷梁经传补注》)较为详明。”

概述

谷梁赤是子夏的学生,子夏晚年居家著书授业,离谷庄颇近。后谷梁学成,封鲁为吏,著书立说。 其直系后人当在曲阜一带。到汉初刘邦祭孔时,申请回原曹国故里棠林坡一带,子孙以衍数万。其说最初只有口说流传,至西汉时才写成《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亦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为今文经学派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体裁与《公羊传》相近,以问答形式解经,侧重传《春秋》之“义理”,持论比《公羊传》平正,是研究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影响

  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亦称《春秋谷梁传》。旧说鲁人谷梁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实际应是孔门讲习《春秋》的若干代学者集体的论议,整理编著成书的年代不晚于汉初。宣帝时,为之立博士。  

  《谷梁传》一般认为属于“今文经”(见经今古文学)。全书正文两万三千多字,采用问答体解说《春秋》,重点在阐述经义即《春秋》的政治意义,与《公羊传》大抵同调,但在个别具体问题上也有歧异。如鲁僖公四年《春秋》记:齐桓公伐楚,“楚屈完来盟于师”。《公羊传》称: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其言来何,与桓为主也。……与桓公为主,序绩也。”肯定了齐桓公取得的重大成绩。《谷梁传》却说:“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认为齐桓公成就有限,楚仍桀骜不驯,所论很不相同。 东晋范宁搜辑诸家训释著《春秋谷梁传集解》,标榜兼采众说、择善而从,唐人杨士勋又为之作疏,成《春秋谷梁传注疏》。清人钟文蒸有《谷梁补注》,网罗前人遗说,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李皓

    (351—417)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陇西狄道人,字玄盛,小字长生。世为凉州大族。通涉经史,善文义,习武艺兵法。北凉段业自称凉州牧,署皓效谷令,寻推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称藩于业。晋安帝隆安四年(北凉段业天玺二年),据敦煌、酒泉,称凉公,建立西凉政权。招纳中原流人,重视农业、教育。立十七年卒,谥武昭王,庙号太祖。

  •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 薛维翰

    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薛作蒋。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未详。事迹略见《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〇。维翰工绝句,善写闺怨,《国秀集》选其诗1首。《全唐诗》录诗5首,署名蒋维翰,注“蒋一作薛”。疑作薛维翰为是。

  • 顾夐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周缮

    周缮,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惟简子。太祖开宝九年(九七六),惟简致仕,以荫为京兆府鄠县主簿。后举进士。真宗大中祥符中知贺州(《舆地纪胜》卷五六)。官至都官员外郎。事见《宋史》卷四七八《周惟简传》。

  • 段成己

    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周权

    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 韩性

    (1266—1341)元绍兴人,字明善。博综群籍,尤邃于性理之学。为文博达俊伟,自成一家。居家教授,受业者甚众。巷夫街叟,童稚厮役,咸称为韩先生。宪府尝举为教官,不赴。卒谥庄节。

  • 王琪

    王琪:字君玉,生于华阳(今四川成都),徙舒(今安徽庐江)。他是王罕之子、王珪的从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