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顾贞观生平

顾贞观生平介绍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查看顾贞观的诗词古文

惊世友情

  清顺治十五年(1658),其好友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被株连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顾贞观好友吴兆骞被遣送到黑龙江戍边时,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但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所亲定,康熙皇帝并无昭雪之意,当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时,才知吴在戍边的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时顾贞观在北京,作《金缕曲》词两首赠之,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

  顾贞观读信后,凄伤流泪,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救友生还已到刻不容缓之时了。顾贞观没有忘记“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许诺,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吴说情。当他了解到朝廷中有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如苏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乾学等,过去与吴都有过交往,因而连日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了《金缕曲》二首,作为给吴兆骞的复信,其中第一首写道: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维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此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二阕《金缕曲》,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中流出。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被人传诵为“赎命词”,成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后吴兆骞被释归来,到明珠府上拜谢,在一间屋内自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

  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性德授课。纳兰性德亦为清初著名词人,二人遂成忘年交。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著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都被荐至京,会试中式任翰林院检讨等职。顾贞观、纳兰性德与他们经常聚会,吟咏唱和,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顾贞观在京期间,还为纳兰性德编订了《饮水词》集。

  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这些人中尤其和容若交厚的是顾贞观。他仿佛是一面镜子,是容若对于友情的全部映照,折出这个人生命中的另一半热情。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与严绳孙同为无锡才子,生性狷介,为人有侠气。他与吴汉槎是至交好友,吴汉槎落难后,他百般设法营救,纳兰为人称道的营救吴汉槎一事就是在他的极力斡旋下完成的。

  顾贞观本身也是明代东林党人之后,文名卓著,著有《积书岩集》和《弹指词》。有才识,但时运不济,一生沉沦下僚。康熙十五年(1676年)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并引为挚友。

  容若初见他即在《侧帽投壶图》上题了一首《金缕曲》,当中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之语,这样热烈的表达,全情投入,对情感内敛的容若来说是极为少见的。阅遍《饮水词》,纳兰与他的交酬之作举不胜举,而内心对于顾贞观 的信任和依赖然已不仅仅是朋友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

  顾贞观这个局外人都知道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生平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长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顺治十一年(1654)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此社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后由纳兰性德汇成《竹炉新咏》。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

文学成就

  贞观、性德作词主张“舒写性灵”,其词极情之至、质朴自然、雄于学养而又能创新出变,秦赓彤在《弹指词·序》中说:“先司寇题语有云:本朝词家,以弹指为最。窃展卷诵之,惊为自古词家所未有,盖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而叹先司寇公评骘之当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论顾贞观曰:“顾华峰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著处”。顾贞观词,以〔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两首最佳,以词代书信,纯用白描,缠绵恳切,感人极深。纳兰性德读后叹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词后自注陈廷焯评他的〔贺新郎〕两阕说:“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白雨斋词话》)。

  其余作品,亦幽艳圆朗,以情韵胜。如〔眼儿媚〕《手卷湘帘雨初收》、〔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百字令〕《荆溪雨泊》,用史梅溪韵留别陈其年、史蝶庵诸同学、〔石州慢〕《御河为漕艘所阻》等首皆是杜诏为他的词作序,把他和陈维崧、朱彝尊等相提并论,可见其受人推重。

  著有《纑塘集》、《弹指词》,编有《唐五代词删》、《宋词删》,又有与纳兰性德合编《今(一作近)词初集》。其中《弹指词》声传海外,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曾续成其曾祖父所编著的《顾端文年谱》(端文是顾宪成的谥号),文字简赅。

猜你喜欢

  • 徐淑

    徐淑,东汉女诗人(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陇西(今甘肃通渭)人。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陇西(今属甘肃)人,徐淑丈夫。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徐淑有诗集传世。(《补续汉书艺文志》)所作今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

  • 郑遨

    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

  •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陈韡

    陈韡(1179—1261),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韡让父郊恩与弟韔。登开禧元年进士第,从叶适学。

  • 郭用中

    金平阳人,字仲正。世宗大定七年进士。历浮山主簿、陕州录事。工诗。有《寂照居士集》。

  • 刘昂霄

    刘昂霄(1186~1223)字景玄,别字季房,陵川人。举进士不中,以荫补官,调监庆阳晕器库,不就,遂隐居洛西永宁山水间。元光二年六月病卒,年三十八。昂霄博学能文,六经百,世谱、官制、地理与兵家成败等,无所不窥。为文渊绵致密,平易而有奇趣。善谈辩,人有发其端者,徵难开示,初不置虑,穷探源委,解析脉络,旁贯径出,不可窥测,四座耸听,噤不得语。尝从李纯甫游,又与雷渊、辛愿、麻革、元好问友善。

  • 秦竹村

    秦竹村,生平、里籍均不详。壮岁乡闾,养志闲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云衢。一张琴,三尺剑,五车书。

  • 王元复

    王元复,字能愚,号惺斋,邵阳人。王尚贤孙。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贡生,与同邑车无咎、衡阳王敔、攸县陈之駓并称为“楚南四家”。又与王敔、汉阳王戬并称为“楚中三王”。《榴园管测》五卷,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著录;《榴园集》十一卷,有清乾隆刻本;《榴园集钞稿》,《湖南文征》著录;《律吕新义》;《皇极经世洪范内篇》。

  • 曾公亮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 于武陵

    于武陵,会昌时人。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