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刘遵生平

刘遵生平介绍

(?—535)南朝梁彭城人,字孝陵。刘孺弟。起家著作郎。为晋安王萧纲记室。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纲立为皇太子,除中庶子,恩宠为时辈莫及。>>查看刘遵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高彪

    (?—184)东汉吴郡无锡人,字义方。少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灵帝时举孝廉,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讽谏。迁外黄令,有德政,卒于官。

  • 惠能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 屈同仙

    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历仕千牛兵曹、栎阳尉。生平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元和姓纂》卷一〇。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搜玉小集》选诗1首(《小集》逸“仙”字)。《全唐诗》存诗2首。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郑伯熊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 韩奕

    (1269—1318)元绍兴路萧山人,徙钱塘,字仲山。武宗至大元年授杭州人匠副提举。迁江浙财赋副总管。仁宗延祐四年进总管。

  • 尚仲贤

    元代戏曲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生卒年、字号不详。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钟蕴

    钟蕴,字眉令,仁和人,查义室。

  •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