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徐君宝妻生平

徐君宝妻生平介绍

徐君宝妻是南宋末年岳州(今湖南岳阳)人,姓名亡佚,但以其留下的一首绝命词《满庭芳》而闻名于世。>>查看徐君宝妻的诗词古文

介绍

  徐君宝妻,南宋末年岳州(今湖南岳阳)人,不曾留下姓名,只留下一首绝命词《满庭芳》。这首词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为后世所瞩目。

  南宋恭帝元年(1275年)四月,元将阿里海涯攻入湖南岳州。第二年二月,整个湖南沦陷。接着,南宋京城临安失陷。兵荒马乱之中,岳州人徐君宝大概死于敌手,妻子被掠,自岳州押解到杭州,拘留在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故居中。徐君宝妻秉性刚烈,貌美多才,从被俘开始,元兵的主帅就对她谗涎欲滴,在数千里的押解中,有好几次想侮辱她,但每一次都被她用巧计解脱。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国破家亡、身陷敌手的情况下,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又能有多大的自卫能力?有一天,当敌兵元帅老羞成怒,企图施行强暴行为的时候,她从容不迫地说:“俟妾祭先夫,然后君妇不迟也,君奚用怒哉?”敌兵主帅转怒为喜,应允了她的要求。于是,她“严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挥笔在壁上题写《满庭芳》词一首,然后趁人不备,投入池中而死。

  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岳州徐君宝妻某氏,亦同时被掳来杭,居韩蕲王(韩世忠)府。自岳至杭,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计脱。盖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杀之也。一日主者怒甚,将即强焉。因告曰:‘俟妾祭谢先夫,然后乃为君妇不迟也。君奚怒哉!’主者喜诺。即严妆(盛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题《满庭芳》词一阕于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

  她的作品除此之外,《太平广记》卷六还有徐君宝妻《霜天晓角·蛾眉亭》一阕。据《林下词选》卷六,这首词应是明代文学家徐媛的作品。

猜你喜欢

  • 崔元翰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三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 严武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 李处全

    李处全(1134-1189)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粹伯,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丁黼

    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人。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 傅德称

    (1250—1335)元南安人,字季谟,号古直。六岁通《大学》、《论语》大义。长有文名。成宗大德初,以荐授漳州路儒学正。以《太极图》两铭合而讲之,听者悦服。改福州路三山书院山长,后以平江路儒学教授致仕。

  • 陈方

    元京口人,字子贞,号孤蓬倦客。赴省试至吴,元帅王某招致宾席,因寓吴。晚主无锡华氏家塾。工诗。有《孤蓬倦客稿》。

  • 海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 桂念祖

    一名赤,清代经学家、词人。念祖从小师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在经学、词章方面均有深厚功力,尤擅于词。曾从康、梁参加戊戌变法,主持沪萃报馆,后留学日本时客死。

  • 朱培源

    朱培源,字怡云,新阳人。同治癸酉拔贡,官靖江训导。有《介石山房遗集》。

  •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