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吕颐浩生平

吕颐浩生平介绍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南宋初年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吕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创立月椿钱,为东南患。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又苗傅等为逆,颐浩与张浚创议勤王,卒平内难。少长西北两边,娴於军旅;应诏上战守诸策,条画颇备。>>查看吕颐浩的诗词古文

生平

  吕颐浩的先祖原居沧州乐陵(今山东德州),后迁齐州(今山东济南),吕颐浩即为当地人。\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先任密州司户参军,其后累迁官职。

  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随种师道攻燕京(今北京市)后,被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

  宣和七年(1125年)曾因将领郭药师欲降金,而一并被掳至金国,后被放归,再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不久因病请辞。

  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被命为扬州知州。

  建炎三年(1129年),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同年,苗傅、刘正彦兵变,高宗被迫退位,吕颐浩与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平苗刘之乱,迎高宗复位,立下大功,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不久,金兵再度南侵,渡过长江,吕颐浩曾请高宗登船入海避敌。

  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故相权与军权乃分。南宋初期,兵马倥偬,因此有宰相兼领军权者,吕颐浩即为其一。此时吕颐浩位高权重,“枢府几无所预,颐浩在位尤颛恣”,因此为人所惮。

  建炎四年(1130年),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困金将完颜宗弼于黄天荡,吕颐浩建议高宗亲征,御史中丞赵鼎即以冒进为由上疏,吕颐浩因此请辞,被命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后改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绍兴元年(1131年),吕颐浩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共相,吕颐浩主外而秦桧主内。

  绍兴二年(1132年),再受命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并于镇江(今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开都督府;此年因韩世忠之驻军,吕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月桩钱(一种赋税),供给军用。然其好任用私人,因此排挤秦桧、李纲、李光等人。

  绍兴三年(1133年),吕颐浩再被罢相,任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改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其后官职累迁,然已非在权力核心,绍兴五年(1135年),封成国公。

  绍兴九年(1139年),金国归还黄河以南之地,高宗欲调吕颐浩至陕西镇守,吕颐浩以老病请辞。后再赴召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但病未能见到高宗,之后就告归台州养病。同年四月初一(4月30日),吕颐浩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获赠为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

  淳熙十五年(1188年),吕颐浩得以配享高宗庙庭。

  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宋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吕颐浩位列其中。

相关遗迹

  吕颐浩先后二次罢相,第一次罢相时“徙家临海”,复职后力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使秦桧罢相长达七年;第二次罢相后,取唐杜甫“穷老真无事,江山且定居”之意,选择临海巾子山东麓筑“退老堂”以居。他还曾在“溪径迂回,林峦秀艳”的景福寺消夏时,建石亭于寺旁。后人遂以命名,亭所处之山为“吕亭山”,亭边之村为“吕亭山村”。即今括苍镇上坪村。

总评

  史载吕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然而任用私人,且“报复恩仇”是其缺点。所创立的月桩钱后来衍生名目众多,被认为“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猜你喜欢

  • 淮南小山

    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今仅存辞赋《招隐士》1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招隐士》当是其中仅存的1篇。此篇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题为淮南小山作,然而萧统《文选》则题刘安作。关于文章写作的背景,说法也不一。王逸说是小山之徒“闵伤屈原”之作,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而作,而不少研究者则以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

  • 刘熊渠

    刘熊渠,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父亲是舂陵节侯刘买,他承袭舂陵侯的爵位。他死后,谥号戴,舂陵侯的爵位由长子刘仁继承。他的庶子苍梧太守刘利是更始帝刘玄的祖父。他的弟弟郁林太守刘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 萧统

    (501—531)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 王伟

    (?—552)南朝梁陈留人。少有才学,通《周易》。初仕魏为行台郎,及侯景叛梁,依附景。凡表、启、书、檄,皆其所制。梁简文帝大宝二年,与彭㑺等害死简文帝。景既得志,规摹篡夺,皆伟创谋。景败伏诛。

  •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杨浚

    《全唐诗》收其《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诗1首,小传云为“贞观时人”。按此诗出《文苑英华》卷二八五。从同唱诸人事迹看,此诗应为隋时作。其人是否入唐,尚无确證。

  • 林外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 李汾

    金太原平晋人,字长源。为人跌宕不羁。工诗,雄健有法。举进士不第,一度为史馆书写。后为恒山公武仙行尚书省讲议官,又与仙不合,逃走被追获,被囚绝食死,年不满四十。

  •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 顾彩

    顾彩(1650~1718)清戏曲作家。字天石,号补斋、湘槎,别号梦鹤居士,江苏无锡人。其父顾宸,为当地知名藏书之家,他阅读一过,遂对文学戏曲有极大兴趣。官至内阁中书。彩工曲,与孔尚任友善,尚任作小忽雷传奇,皆彩为之填词。自作有南桃花扇及后琵琶记各一本,《曲录》传于世。顾彩诗文集有《往深斋集》《辟疆园文稿》、《鹤边词》。戏曲作品有《楚辞谱传奇》、《后琵琶记》、《大忽雷》,改《桃花扇》为《南桃花扇。清末学者梁廷柟在《曲话》一书中,对顾彩所编《桃花扇》多有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