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萧遘生平

萧遘生平介绍

萧遘(gòu)(?-887年),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中书侍郎萧置之子。萧遘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太原从事、右拾遗、起居舍人、播州司马、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黄巢之乱时,萧遘随唐僖宗入蜀,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黄巢起义平定后进拜司空,封楚国公。光启二年(886年),邠宁节度使朱玫率军入京,田令孜挟持唐僖宗逃往宝鸡,萧遘未及跟随。朱玫主张另立新君,萧遘反对,拒绝草拟文告,被罢为太子太保,退居河中府。光启三年(887年),朱玫之乱平定,宰相孔纬诬陷萧遘从逆,萧遘因此被赐死。>>查看萧遘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年经历

  咸通五年(864年),萧遘考中进士,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太原从事,后升任右拾遗,累迁至起居舍人。咸通十三年(872年),韦保衡拜相。萧遘与韦保衡虽是同科进士,但却素来不睦,因此被贬为播州司马。

累职拜相

  咸通十四年(873年),韦保衡获罪赐死,萧遘被征召回朝,担任礼部员外郎,改任考功员外郎、知制诰。乾符元年(874年),萧遘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后累迁至户部侍郎、翰林承旨。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进犯长安。唐僖宗出逃,任命萧遘为兵部侍郎、判度支,让他掌握财赋。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到达西川。萧遘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并兼任吏部尚书。

  中和三年(883年),武宁节度使时溥中毒,怀疑是判官李凝古所为,因此将其杀死。李凝古的父亲李损时任右散骑常侍,时溥便声称李损与李凝古同谋。当时,宦官田令孜收受时溥贿赂,便命御史台审讯李损。萧遘奏道:“李凝古投毒,本就事实不清,他父子离别数年,音讯不通,怎会是同谋?时溥恃功乱法,蔑视朝廷,欲杀天子近臣。如果依从他的要求,朝廷还怎么立足于天下!”李损因此免于一死。

  光启元年(885年),黄巢起义被平定。唐僖宗返回长安,萧遘被拜为司空,封楚国公。他自幼便志向远大,自负有王佐之才,拜相之后更是严肃端庄,因此深受皇帝器重。当时,田令孜掌握禁军,权势熏天,公卿百官无不畏服,只有萧遘不肯屈从。

招引朱玫

  后来,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利,以朝廷名义改任王重荣为泰宁节度使。王重荣不听调令,并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沙苑击败前来征讨的朝廷禁军,率军直逼京师。唐僖宗大惊,逃往凤翔。各镇节度使纷纷上表,指责田令孜挑起事端,离间藩镇。萧遘素来憎恶田令孜,便与裴澈联名致信给邠宁节度使朱玫,让他率军前来。

  光启二年(886年),朱玫率五千兵马前往凤翔迎驾,并与王重荣、李克用修好,要一同匡扶唐室。各藩镇也相继上表,请求皇帝返回长安。田令孜却胁迫僖宗前往陈仓(今陕西宝鸡),仓促之下,百官都来不及随从。不久,孔纬奉命返回凤翔,召百官赴陈仓。萧遘因田令孜还在僖宗身边,称病不肯前往。

  不久,朱玫对萧遘道:“主上六年来奔波流离,中原军民与贼血战,十死七八,这才收复京城。天下正为皇帝回京而高兴,皇帝却把平叛大功归于田令孜,委以大权,致使朝纲法纪遭到践踏,引出王重荣之乱。我前来勤王,不但没有受到信任理解,反而成了胁迫君主,我们怎能受宦官的摆布。李氏子孙众多,您为什么不另立皇帝,以匡扶社稷呢?”

  萧遘道:“皇帝继位十几年,没有什么大错。田令孜擅揽大权,皇帝每次提及,都流涕不止。如今之事,皇帝本无意迁移,无奈被田令孜挟持而走。一切罪过都在田令孜身上,谁人不知?你对皇室尽心效力,应当率军回到镇所,进呈表章迎接皇上。废立之事,连伊尹、霍光都曾感到为难,我萧遘不敢遵命。”朱玫出去后,公开宣告道:“我要拥立李氏王子为帝,敢反对者斩!”

贬官赐死

  四月,朱玫立襄王李煴为帝,请萧遘起草登基诏书。萧遘推辞道:“我近来文思减退,还经常让人代笔,您还是请别人来写吧。”朱玫不悦,只得让郑昌图草诏。五月,李煴返回长安,将萧遘罢为太子太保。萧遘于是上表称病,退居河中永乐县。

  十二月,朱玫部将王行瑜倒戈,杀死朱玫,李熅逃往河中,也被王重荣斩杀。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宰相孔纬因与萧遘不和,便以萧遘曾接受李煴任命的官职为由,上奏朝廷将他贬官。不久,萧遘又被赐死在永乐。

轶事典故

  王铎是萧遘科举时的主考官,唐僖宗在蜀地时,二人同时拜相。一次,僖宗召见宰相,王铎不慎跌倒,萧遘从旁将他扶起。僖宗非常高兴,道:“宰相和睦,是我的幸事啊。”又对萧遘道:“你能尊重长者,我很高兴。”萧遘答道:“臣扶王铎不仅仅是尊重长者,臣还是王铎的门生。”僖宗笑道:“王铎选进士,朕选宰相,都没有亏负卿啊。”

家庭成员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萧遘出身于兰陵萧氏,是后梁明帝萧岿的后人,他的五世祖萧嵩、高伯祖萧华、曾祖萧复、族祖萧俛、萧仿、父亲萧置,都曾在唐朝担任宰相。

  而根据《萧江全谱》、《溪南江氏族谱》等谱牒记载,萧遘生有七子,其次子萧祯,在朱温篡唐之时,指江为姓,改姓为江,隐居在徽州(今安徽歙县),是为萧江氏一世祖。

猜你喜欢

  • 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可隆

    五代时僧。俗姓慕容。初应进士试,与桑维翰为同学。负志气,多忤维翰。屡试,皆不第。历后唐、后晋两朝,犹在场屋。时维翰已入相,尤加挫阻。遂弃举而出家为僧。后曾至江陵,谒荆南主高从诲献诗。

  • 朱景行

    朱景行,字伯仰,眉山(今属四川)人。理宗淳祐间进士(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 周林

    周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左从事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年为左奉议郎,十二年为刑部员外郎,十八年为左朝散郎(《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二九、选举二○之六)。

  • 王丹桂

    王丹桂(生卒年不详),金代道士。字昌龄,号五峰白云子,利州(今四川广元市)人。师事金代道教宗师马钰(马丹阳),修习全真教义。隐于昆嵛山神清洞。工填词,笔调流畅清雅,有词集《草堂集》一卷,收其词一百四十馀首,皆宣扬早期全真教旨,与马钰同一格调,多赠寄答和之作,内容均是宣说早期全真教义,警诫世人觉悟人生梦幻,断恩爱,弃名利,以求达仙真之位。《全金元词》收其词六十二首。生平见其《草堂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钟吕

    钟吕,顺德人。明代宗景泰贡生,官泸州同知。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五有传。

  • 金圣叹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陈文述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 朱肇璜

    字待宾,福建建宁人。岁贡生。著有《槎亭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