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应玚生平

应玚生平介绍

应玚[yáng](177年—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查看应玚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明余庆

    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隋代平原鬲(今山东平原北)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陈末隋初间前后在世。善为诗,仕隋官至司门郎。大业十四年(618),越王杨侗称帝,为国子祭酒,今存诗二首。

  • 钱俨

    钱俨(937-1003),字诚允,本名信,五代时期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镠之孙,文穆王第十四子。

  •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 郭茂倩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 周洙

    周洙,新繁(今四川新都)人,生平不详。其子表权(后更名表臣),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曾知汉州(民国《新繁县志》卷七及所附《新繁文徵》卷首《姓氏志略》)。

  • 陈方

    元京口人,字子贞,号孤蓬倦客。赴省试至吴,元帅王某招致宾席,因寓吴。晚主无锡华氏家塾。工诗。有《孤蓬倦客稿》。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圆印持

    大持,字圆印,号薝卜,族姓沈,吴江人,云栖剃染受具,住桐乡华严庵。

  •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方祖荫

    方祖荫,中国清朝官员,本籍中国安徽。之前担任新竹知县期间颇有治绩的方祖荫于1891年(光绪17年)接替吴本杰,于台湾以通判身分超格代理担任台南府知府。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高雄县部份区域(建省前之台湾县区域)。1895年,台湾遭中国清朝割让予日本,台湾士绅筹组台湾民主国,他则担任基隆厅同知,调兵抵抗日军。不过因为广勇溃散,他退入台北。之后,则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