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诗词古文>薛珏生平

薛珏生平介绍

薛珏,字温如,唐河中府宝鼎县人(今万荣县荣河镇一带),薛珏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薛宝胤,担任过邠州刺史;父亲薛纮,担任过蒲州刺史。朝廷因为他祖辈的功绩,就赏给薛珏一个出身,不必通过科举就能做官。他青年时代,先后担任过懿德太子庙令、乾陵台令、太子中允、渭南尉、昭德县令等官职,在朝廷的考察中,经常名列第一。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清正廉明,深得朝廷赏识和百姓爱戴。任昭德县令时,百姓还准备给他立碑纪念,薛珏坚决地推辞了。后来,朝廷委任他为楚州刺史,兼该州的营田使。>>查看薛珏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薛珏,字温如,唐河中宝鼎(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人,生卒年不详。

  他的祖父薛宝胤为唐邠州刺史,父薛纮为唐蒲州刺史,约在唐玄宗开元年后期,他以门荫入仕,初授职为懿德太子(名重润,唐中宗长子,其出生后不久即被立为皇太孙,武则天称帝时杖杀。)庙令,后不断迁升至乾陵台令。又为太子中允(太子东宫属官,职相当于门下侍郎),兼渭南县尉。唐朝有考察官吏政绪的制度,薛珏在渭南的考课为一等。同时,他还以廉洁清白闻名于世。

  渭南任后,薛珏迁昭德县令。他在昭德时也颇有政绩,深受吏民爱戴。当时县里百姓曾请求为他立碑颂德,但他—再推辞不让这样做。

  昭德任后,薛珏迁转楚州(治今江苏准安县,唐属淮南道)刺史,兼本州营田使。薛珏到任后,积极进行整顿,并裁减冗员,节省开支,从而增加了田租收入,减轻了人民负担。

  唐安史之乱后,地方观察使(或节度使)擅权,往往节制数州,称霸一方。薛珏在楚州改革弊政,不仅损害了某些官吏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当地观察使的利益。这样,观察使捏造罪名,上奏朝廷,陷害薛珏。因此,薛珏被迁转为硖州(治今湖北宜昌市,唐属山南道)刺史。唐安史乱后,江淮富庶,山南贫穷,地方官俸禄受这种地区差别的影响很大。薛珏由楚州迁硖州在当时是一种惩罚。硖州任满后,薛珏迁任陈州刺史。陈州治在今河南淮阳县,地处中原,土地宽平,豪强地主很多。薛珏在此严于法令,办事公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横行,使普通百姓得以喘息,客观上有利于安业乱后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

  唐德宗即位后,在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特命使臣前往各地考察官吏的政绩,以定升贬。当时前往淮南考察的李承认为薛珏在楚州任时,为政简约,不烦扰百姓;前往山南考察的赵赞认为薛珏在劝州任时,为政清廉,前往河南的卢翰认为薛珏在陈州任时,为政严肃。他们都把自己的看法写成章疏,上奏唐德宗。唐德宗看后特加授薛珏为中散大夫,并赐金紫(黄金和高级官吏的服饰)。从此,薛珏以治名闻世。宣武军(治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刘玄佐还特奏请唐德宗加授薛珏为御史大夫,及汴宋(即宣武军)都统行军司马。不久,薛珏任汴州刺史,再迁任河南尹,之后入朝为司农卿。

  薛珏任司农卿时,唐德宗曾令他和一些官员对各地推荐来可任刺史、县令的100人进行考察,但考察的结果,只十有一、二回答得较为满意。主持考察的宰相觉得合格的人太少,想再加试诗赋和时政策论。薛珏认为:“求良吏不可兼贵以文学,宜以圣君爱人之本为心。”坚决主张不再加试其它,宰相见他说得有理,就根据他的意见,按原考察的成绩好坏,依次授与被考查的人实职。这样做以后,他们中称职的很多。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薛珏被拜封为京兆尹。—次,司农寺供皇室用物30车,但不足宫廷亨用,有关官吏奏请唐德宗在京城市上购买来补充。薛珏接到唐德宗要进行宫市的旨意后,拒不执行,并令市场所在地的万年县县令韦彤禁止市上的一切买卖。薛珏的作法,虽然抵制了宫市,但市场贸物不流通,也使京城人民的生活受到影响。薛珏、韦彤抗旨,受到了处罚。过了一段时间,唐德宗觉得宫市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薛珏、韦彤处理不当,就向侍臣了解情况。侍臣们摸不准唐德宗的心理,有所顾忌,避而不答。不过,唐德宗还是赦免了薛珏和韦彤。

猜你喜欢

  • 宋若宪

    宋若宪(?~835)字不详,清阳贝州人,宋若莘四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太和末。

  • 吴烛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其《铜雀妓》诗1首,出《乐府诗集》卷三一。

  • 沈鹏

    生平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1首,见录于《文苑英华》卷一八五。

  • 赵美和

    赵美和,字景熙。顺德人。

  • 赵志科

    赵志科,海南文昌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年)举人。以母老不仕。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四有传。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方婉仪

    方婉仪(1732~1779)一作畹仪,字仪子,生于雍正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此日据传为荷花生日,方婉仪有“我与荷花同日生”之句,故自号白莲、白莲居士,安徽歙县人。广东布政使方愿瑛孙女,国子学生方宝俭女儿。自幼跟随父亲和姑母方颂玉学习诗画。18岁嫁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为妻。家住扬州城内弥陀寺附近(今扬州市弥陀巷46号,罗聘为其起名“朱草诗林”),婚后育有二子(罗允绍、罗允赞),一女(罗芳淑)。著有《学陆集》、《白莲半格诗》。《学陆集》有婉仪自跋,《白莲半格诗》罗聘序。

  • 朱徽

    字遂初,江西进贤人。

  • 律然

    [清]僧。字素风,海虞(今江苏常熟)秦氏子,剃染长寿庵。工诗、画,有息影斋诗钞。《清画家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