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医案

书名。8卷。丁甘仁撰。刊于1927年。卷1~6为内科杂病时病;卷7妇科;卷8外科。分列伤寒霍乱调经脑疽等多种病证,收载病例约400个左右。丁氏疗病,兼采各家之长,灵活机变。治外感病能融会伤寒与温病辨证治法;对于疑难重症,能掌握辨证要点和治疗各法;对外科病症注重整体,辨虚实寒热,内、外治相结合。本书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辨证精细,用药审慎的特点。有的版本附有《喉痧证治概要》,对喉痧的病因、病理、治疗阐发甚详。本书有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光菇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光慈菇之简称,详该条。

  • 高若讷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字敏之。原并州榆次(今山西榆次)人,后迁卫州。中进士,历任龙图阁直学士、史馆修撰等职。曾校刊古医书,并撰有《素问误文阙义》,佚。

  • 赣州正俗方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2卷。宋·刘彝撰。据《宋史》刘彝本传记载:“刘彝……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医易巫,俗遂变。”原书已佚。

  •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条。

  • 玉衔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玉衡,详该条。

  • 醒脾汤

    《外科正宗》卷三方。白术、人参、黄芪、茯神各一钱,酸枣仁、地骨皮、远志各七分,柴胡、甘草、桔梗、黄连、木香、香附各五分,龙眼肉七枚。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治忧郁思虑伤脾,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

  • 王宫

    体表部位。即頞,又称下极或山根。《灵枢·五色》:“王宫在于下极。”古人喻鼻为帝王宫室,故名。《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王宫今名山根。”其内应于心,心为君主之官,故名。参见山根条。

  • 肝盛

    即肝气盛。详该条。

  • 膈消

    病名。又作鬲消。即上消。《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张志聪注:“鬲消者,鬲上之津液耗竭而为消渴也。”详上消条。

  • 红蔻

    见《本草述钩元》。为红豆蔻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