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十六黄

三十六黄

指三十六种黄病证候。出《外台秘要》卷四。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夫诸黄者,其黄皆因伤寒为本,五脏互有所伤,热气相侵,致使病人精神恍惚六腑不和,七神无主,情意改变。”其所指与一些急性发热病引起的发黄及意识障碍相似。三十六种黄为肝黄心黄脾黄肺黄肾黄胆黄脑黄行黄癖黄胃黄鬼黄奸黄走马黄、立黄、黑黄、体黄、劳黄、脊禁黄、食黄、火黄阴黄气黄、煴黄、髓黄房黄血黄、忧黄、惊黄、花黄、疟黄水黄蛇黄牛黄鸦黄鸡黄蚰蜒黄等。详见各条。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云黄病三十六种“皆非黄疸之比”。谓本病多发生在东南地带,地气湿热,易成瘴毒,人感而成黄,其所指似包括我国南方一带地区性传染病。所载三十六黄为心黄、肝黄、脾黄、肺黄、肾黄、鬼黄、奸黄、血黄、人黄、髓黄、荫黄、急黄、气黄、痫黄白黄、明黄、胆黄、惊黄、风黄走精黄酒黄、鸡黄、蚰蜒黄、火黄、走马黄、房黄、黑黄、厌黄、水黄、爪黄、肠黄、犊黄猪黄土黄虾蟆黄。

猜你喜欢

  • 鼻疽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鼻疽生于鼻柱,属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疡医大全》卷十二:“初起鼻柱壅肿,两窍不通,焮痛。”多经过化脓而愈。治宜清热解毒,常以银花甘草汤加麦冬、花粉、赤芍、当归。如因

  • 十四号丰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棱术汤,见该条。

  • 吴镕

    【介绍】:宋代医生。宁国(今安徽宁国)人。字国器。以儒为业,兼行医,年近百岁耳目聪明,乡人称“不老仙”。

  • 声弘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声音洪亮。详见声怯条。

  • 热灸

    与冷灸相对而言,称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等。

  • 丹毒赤遊肿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热毒之气,客于腠理,搏于血气,发于外,上赤如丹热,毒与血相搏而风气乘之,所以赤肿进走而遍体。亦称赤进丹毒,治宜清热解毒,用大连翘汤、消毒饮加减。

  • 牝痔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肛边有漏孔,漏管弯曲,便后出血的病症。相当于肛漏。又《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描写牝痔症状为:“肛边生疮而出血也。”

  • 血室

    出《伤寒论》。①指冲脉。《女科经纶》:“王太仆曰: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谓之血室。”②指肝。《伤寒来苏集·阳明脉证上》:“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③指子宫

  • 膝中

    膝盖骨外侧中点。《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侧骨缝之次。”

  • 五仁橘皮汤

    见《重订通俗伤寒论》。即五仁丸作汤剂。治证同。见五仁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