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方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条。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条。
即手第四指。又名小指次指。
书名。又名《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五卷。明·孙一奎撰,其子泰来、朋来同编。本书收载医案250余则。以经治地区分为三吴医案、新都医案、宜兴医案,所治病证列有子目。孙氏精于辨证,治疗能融会前人学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红藤60克,金银花、川楝子各15克,皂角刺、桃仁各9克,炙穿山甲6克。水煎服,日一或二剂,分二或四次服,症状、体征减轻后改为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在急性炎症消失
书名。又名《黄帝针灸虾蟆忌》。1卷。汉·撰人佚名。为现存较早的针灸文献。但其主要内容含迷信的针灸禁忌部位和图形等,并无实际临床意义。现有日本据古卷子的复刊本。
骨骼部位名。指肩胛骨上角部,又称伏骨。《针灸甲乙经》:“天窌,在肩缺盆中,毖骨之间陷者中。”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蛇腹疔。证治见指疗条。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蕨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铁筷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述条。
指小肠。《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参受盛之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