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论方》卷六方。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各半两,甘草一两。为粗末,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滞;热甚喘咳,闷乱惊
药物学著作。简称《绍兴本草》。系在绍兴29年(1159年)王继先等奉诏修订刊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参见该条)时所用的书名。现此书仅存各种旧钞的残卷。有1933年日本春阳堂的影印本(残存图卷1~5卷)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红大戟,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口齿类要》:“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无气闭塞也。”《杂病源流犀烛》
骨名。出《灵枢·癫狂》。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证名。指毫毛耸然直竖。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病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血来潮过期不止。治疗参见月经过多、经漏条。
见《本草纲目》。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医药实验研究》。为合掌消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脚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