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骨蒸病灸方条。
古病名。指水邪流于肠胃,上及肺部之疾患。症见行走时肠鸣,喘不得平卧者。《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王冰注:“肺藏气,肾主水
【介绍】:宋代医生。字褒世,号华阳处士。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代不详。博览经史,精于医药,救治甚多。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蚕退纸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春秋时秦国医生。善治外科疾病。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小腹痈。见该条。
辛凉解表以透热外出的治法。温病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表现为身热、微恶风寒、心烦、口渴、无汗、舌苔黄白等症。无汗是卫分闭而不通,必须辛凉透达,令病人微有汗出(泄卫),从而使气分的热邪得以向外透散(透热)。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铁仔,详该条。
【介绍】:见张时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