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瘾疹。详该条。
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皂角刺,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末【介绍】:宋代医家。别号砥镜老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曾与当代名医陈无择共同商讨医理。他对朱肱关于伤寒学的论述持有不同意见,著《拟进活人参同余议》加以述评;还撰有《拟进太平惠民和
针刺的分部,指皮肉浅层。《难经·七十难》:“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因皮肤、血脉与心、肺相应,故称。
胫的两侧。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多因脾肾不足,津液不行,停滞成痰所致。证见头重眼花,脑转眩冒,倦怠嗜卧,脉缓而滑。治宜补脾肾,化痰浊。方用苓桂术甘汤、六君子汤、归脾汤、八味丸等。参见眩晕、痰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