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术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一般先治其先发病(本),后治续发病(标)。王冰注:“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扬穴。《灵枢·寒热病》:“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马莳注:“如不得汗,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或用甘草煎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病名。出清·不著撰人《外科集要论法》。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樗白皮之简称,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6卷。清·蒋示吉撰于1663年。全书摘录《内经》及多家医书,分科整理而成。卷首证治总论,记述四诊、脉法、药性、治则;卷1~2内科杂症;卷3伤寒;卷4小儿科、妇科;卷五疡科。全书将各科疾病分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