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针灸集成》。即足三里,见该条。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检查、治疗痔漏的一种工具。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一。有针及针套两件,用于肛门病的切开或穿刺。类似现代的探针。
出《分类草药性》。为狗脊之别名,详狗脊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曲鳅。系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痈。多因胆经积热流入膀胱经而成。或因患肢破损,湿疹糜烂等感毒诱发。初起木硬肿痛,皮色微红,或焮热色赤,肿块形成则患肢小腿屈伸困难,自感恶热。如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棉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即脾冷涎多。详该条。
【介绍】:见李信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即刺梨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