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丹毒

丹毒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丹熛天火火丹。因患部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故名。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发于上者多为风热化火;发于下者多为湿热化火;亦有外伤感染所致。初起患部鲜红一片,边缘清楚,灼热,痒痛间作,迅速蔓延扩大,发热恶寒头痛口渴;甚者可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毒邪内攻之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抱头火丹服普济消毒饮,流火可服龙胆泻肝汤加味,重证服兰叶散加黄芩元参,或漏芦汤,或消丹饮加味;外治可用复方黄连膏,或四色散敷贴,或以赤小豆一升磨筛细,或以榆树根白皮作末,以鸡子白和如泥,涂之;若热痛焮赤甚者用金花散敷之;亦可用升麻榻汤外洗。下肢复发性丹毒可用砭镰法放血,以泄热毒

猜你喜欢

  • 厉虱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卧时忽浑身虱出,致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痛痒不可言状……但饮盐醋汤十余日即安。”

  • 风气肿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肿满,因皮肤受风,风搏于气而致虚肿如吹者。参见小儿肿满条。

  • 反唇疔

    病名。指疔之生于唇棱偏里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反唇疔发唇里棱。”初起形如粟米,色紫坚硬。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则令唇外翻。详唇疔条。

  • 痘疹世医心法

    见痘疹心法条。

  • 羌活退翳汤

    《兰室秘藏·眼耳鼻门》方。羌活一两五钱,防风一两,荆芥穗(后下)、薄荷叶、藁本各七钱,酒知母五钱,黄柏四钱,川芎、当归各三钱,酒生地黄一钱,川椒五分,细辛少许,麻黄根二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去渣,

  • 陶通明

    【介绍】:见陶弘景条。

  • 钉翳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亦作丁翳。又名钉翳根深、钉头翳、钉翳障。本症来势迅猛,初起黑睛生翳,根脚如订深入,目赤疼痛,牵连头额,羞明泪出。失治则穿透黑睛,接引黄仁,可成蟹睛。若赤痛羞明等症消退,黑睛则遗

  • 单盘膝

    即偏跏。见该条。

  • 河口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此与阳明同也。”《类经图翼》:“按此当是手阳明阳溪之穴。”

  • 中医外科学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病、痔漏、瘿瘤等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